第四单元《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918年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新”指的是( )
A. 否定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B. 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D. 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1915年,上海
B. 1915年,北京
C. 1917年,上海
D. 1917年,北京
3.要去参观中共一大遗址,我们应该去( )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广州 ④嘉兴南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武汉
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哪次运动中的斗争精神(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7.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其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是( )
A. 誓死争回青岛
B. 取消二十一条
C.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D.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8.1919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919年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这一现象说明( )
A. 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B. 五四运动呈现扩大态势
C.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部分爱国学生
D. 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9.下面四副对联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0.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1.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救亡图存
12.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3.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 提倡民主
B. 提倡文学革命
C. 提倡科学
D. 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14.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胜利成果的是( )
A. 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
B. 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 废除了“二十一条”
D. 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5.下列事件中,与中国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巴黎和会的召开
B.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当我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就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
A. 1915年
B. 1919年
C. 1921年
D. 1924年
17.以下人物中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是( )
①毛泽东 ②董必武 ③李达 ④陈独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己。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9.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在近代中国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风暴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之密约危条,以及……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发表上述“宣言”的是哪个群体?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上述宣言的发表?
(2)请写出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两个中心城市。
2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结合右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
(3)假如你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你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吗?请说明理由。
(4)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3.曾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走进近代以后,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惨败,终于逐渐认识到诸事皆不如人。痛定思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近代探索之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主张。请注意答案呈现的条理性。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经历了哪三次变化?请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从材料三看,此次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你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2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举行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根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材料所反映的五四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
(2)说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所以答案选C。
2.【答案】A
【解析】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故选A。
3.【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如果要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应该去上海与嘉兴南湖,故选D。
4.【答案】D
【解析】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D
【解析】这句话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荣辱不怕牺牲、斗争到底的精神,答案选D。
7.【答案】D
【解析】“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选D。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半个月之内就从北京转到上海,再席卷全国,各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呈现扩大态势;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D
【解析】“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了在学生、工人的斗争下,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地址;B项是指遵义会议,C项是指中共七大,D项是中共八大,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选C。
12.【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中学生打出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性质,故选A。
13.【答案】D
【解析】选项A、B、C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非目的,予以排除,为了反对其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D。
14.【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后在爱国学生、工人的积极努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据此C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由于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山东由日本继承引起的,作出这一无理规定的是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故选A。
16.【答案】C
【解析】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所以答案是C。
17.【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据此可知,在题目所给的人物中,①②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故选A。④陈独秀由于多方面原因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故排除。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对民主共和并未真正理解,所以需要让民众改变思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是必要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B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一,①项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②③④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选B项。
20.【答案】C
【解析】从题目关键词“近代思想风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1.【答案】(1)青年学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北京;上海。
【解析】(1)由材料中“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青年学生发表的宣言,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5月4日到6月5日是第一阶段,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第二阶段是6月5日以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
22.【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 会。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言之有理即可;如学生答不会但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4)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爱国学生的愤怒,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2)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精神内涵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3)第一问开放性题目,假如我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我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3.【答案】(1)材料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写资产阶级革命也可)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要求民主和科学,实现思想解放。
(2)
(军事技术写成经济或技术或器物也可;政治制度可写成政治;思想文化可写成文化)
【解析】(1)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要求民主和科学,实现思想解放。
(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由此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呈现出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趋势。
24.【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口号可知这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根据材料三中“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可知,五四运动在六月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运动转变为工人阶级的运动。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5.【答案】(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由学生发展到工人阶级。
(2)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即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从北京的学生先锋到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力。
(2)根据所学,写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即可。
(3)考查整个事件在历史上的地位,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