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时间: 2019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9年 月 日
课 题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2、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4、通过介绍1936年新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探讨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法学法
阅读法、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我们在第9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要恢复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通过探究材料学习)
出示材料: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阅读课文第一框,结合材料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⑴、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⑵、列宁的话说明了什么?
⑶、针对这种形势,列宁作出了怎样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必须加以调整,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追问: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自己归纳)
“新”的体现:
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总结过渡: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济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列宁在政治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苏联的成立
苏联成立于1922年,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
拓展: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沙俄(伊凡四世--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今)
2、工业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苏联进入了斯大林时期。
问题: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
施?结果怎样?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有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农业集体化
问题:简述苏联农业集体化建设概况?(包括原因、时间、措施、影响)学生归纳其答案。
三、苏联模式
1、出示材料: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问题:邓小平为什么评价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中的模式指的是哪一模式?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①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②斯大林模式。
③、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这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协调,难以长足发展。
2、拓展: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
3.评价斯大林模式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
评价: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弊端,后来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拓展: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制定政策,应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找2~3名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背景
新经济政策 内容
作用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标志
作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