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 元谋人、北京人
B. 北京人、蓝田人
C.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北京人、山顶洞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 淮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3.“民以食为天”。下列食物中,半坡原始居民可以吃到的是( )
A. 粟米
B. 稻米
C. 玉米
D. 甘薯
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
A. 公元前10000年左右
B. 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C. 公元前9000年左右
D. 公元前4000年左右
5.“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私有制
D. 等级制
6.一位同学在学习远古历史的时候发现黄河流域已出现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首领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做部落首领,这种办法叫禅让制。舜年老后把位置让给了禹主要是因为( )
A. 大禹治水有功
B. 禹打败了游牧民族的进攻
C. 禹和舜有亲戚关系
D. 禹谦让宽厚
7.下列氏族聚落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居民
C. 半坡居民
D. 大汶口居民
8.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 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 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 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9.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
A. 过定居的生活
B. 会种植庄稼
C. 会建造房屋
D. 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
10.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北京人
D. 黄帝部落
11.常熟历史悠久,早在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山顶洞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12.某位同学写“北京人的一天”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那么,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北京人”生活阶段是( )
A. 远古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
13.孙中山所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其中的“轩辕”指的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伏羲
14.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能够吃上自己种的大米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15.农历三月三是轩辕帝的出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都会自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今年的祭拜主题延续了以往的主题即“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轩辕帝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舜
16.1973年,浙江省余姚县的村民为建造排涝站而深挖地基,意外地发现了先民约7000年前创造的遗迹。在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稻作遗存,干栏式房屋。该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北京人
17.五谷丰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期盼,“五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黍(黄米)、稷(也称粟、小米)、麦、菽(豆类)、麻”这五种作物,假设这种说法起源于远古时代,它可能起源于下面哪一远古人类( )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大汶口人
18.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9.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写成 “China”时,意思就是指中国,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见下图),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
A. 元谋
B. 半坡
C. 北京
D. 河姆渡
20.“这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发现于云南省。”该信息是在描述(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1)根据材料一中所说,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举出一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一些什么组织?
(3)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2.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问题。
(1)左图是____________原始居民的房子,右图是____________原始居民的房子。
(2)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 自然环境
(3)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去左图中的原始居民家中做客,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建此伟业”指的是他传说中的哪些功绩?至少写三条。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战役有关?
(4)材料一和材料二表达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25.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29年,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即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在距今约三万年,也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称之为山顶洞人,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地区,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村,它生动展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故应选C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氏族社会文明。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等农作物,故选A。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故选B。
5.【答案】A
【解析】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6.【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A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具体情况,由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故选B。
8.【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所以答案选C。
9.【答案】D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母系氏族阶段,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会使用和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但是陶器制作的风格不同,半坡聚落反映了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农耕文明的特点,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据此分析可知D项表述有误,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长江流域”“稻谷和稻壳”,链接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农耕时代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黄帝部落生活在黄河流域。故答案选A。
11.【答案】D
【解析】河姆渡遗址出现时间约在公元前7000年前,所属地域为今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与江苏常熟同属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故D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古居民的准确认识,题干中“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反映的是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衣裳,发明指南车,被称为“轩辕氏”。故选A。
14.【答案】C
【解析】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河姆渡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的居民。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轩辕”“同根同祖同源”,结合课本所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涿鹿之战,炎黄联盟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B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尧舜是黄河流域的首领。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点睛:题干中“轩辕”解题本题的关键,轩辕帝是指黄帝。但是容易和炎帝记混,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称神农氏,又称神农帝。
16.【答案】C
【解析】阅读题文关键信息:“浙江省余姚县、约7000年前遗址,稻作遗存、干栏式房屋”根据所学可知为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据题意,C选项符合要求,故选C。
17.【答案】B
【解析】题干里的“粟”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故选B。
1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远古时代,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好了洪水”等关键语句即可判定是大禹治水。据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选D。
19.【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烧制彩陶。因此选B。
20.【答案】A
【解析】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它因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而得名,元谋人会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故选A。
21.【答案】(1)黄河流域。禅让。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2)部落联盟首领。部落。
(3)原因:团结民众,正确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的精神。
【解析】(1)尧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禅让制”。尧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说明了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2)尧当时担任的是部落联盟首领。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部落。(3)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团结民众,采用正确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
22.【答案】(1)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
(2)d
(3)主食:粟。副食:白菜、芥菜、猪肉、狗肉、鱼肉。
【解析】(1)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左图为半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子,右图为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干栏式房子。
(2)依据图片信息及地理知识,南方降雨较多,适合住干栏式房子,上面住人,下面还可以养牲畜,北方寒冷干燥,适合住半地穴式房子,屋内有灶坑,可以供炊煮和取暖用,所以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答案选D。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此外半坡原始居民还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渔钩打猎捕鱼,还会种植蔬菜白菜、芥菜等,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去左图中的原始居民家中做客,他们可以用于招待的食物有:主食:粟。副食:白菜、芥菜、猪肉、狗肉、鱼肉。
23.【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1) “轩辕”是指黄帝,打败蚩尤之后,炎黄两部落联合,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黄帝也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此后炎黄两部落联合,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所谓禅让,指尧舜禹时期,以民主的方法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应该是禅让制。
(4) “黄帝”、“尧”和“舜”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都由于品德高尚而受到后人爱戴。
24.【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3)涿鹿之战。
(4)对人文初祖黄帝的尊敬、钦佩、赞美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等,我们可以判断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黄帝,他被尊称为“人文初祖”,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2)本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黄帝的贡献,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黄帝的主要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正因为黄帝在历史上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所以后人称其为人文初祖。
(3)本题考查的是涿鹿之战的相关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看出,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之情,因为黄帝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5.【答案】(1)北京人
(2)北京周口店
(3)打制
【解析】图中是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像。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周口店被发现的。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通过打制制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