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8 07:56: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雎的力量。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章对话的意思,借助读出潜台词的过程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
二、析读,说情节
请你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文章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的。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开端)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结局)
简要概括如下:
开端:出使的缘由。
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结局:秦王屈服了。
  三、评读——说意味
  1.学生演读课文。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2.这一幕历史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始终针锋相对,许多地方都擦出了扣人心弦的火花,你能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之处品评一下这些火花吗?
请你用“文中 写的好,因为它表现了 ”(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例:
①“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写出了秦王的轻蔑态度。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字应拖长,突出秦王的威胁口吻,表现秦王咄咄逼人)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现秦王无理责问)
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雎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⑤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表现唐雎毫不示弱,据理反击)
⑦与臣而将四矣。(表现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
⑧徒以有先生也。(表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
⑨“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⑩“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⑾“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⑿“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现秦王的霸气,有威胁之意。
⒀“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突出唐雎的气势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
……
2.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
例:
(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雎的回答,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谦恭和礼貌,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态度。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此处唐雎的大段独白将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使秦王不敢低估他的力量和决心。为了增强语言的力度,他罗列士人刺杀君主的历史事件,并渲染刺杀时上天的征兆,用正义和坚决瓦解秦王的强势心理。针对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恐吓辅之短小紧凑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果断言辞,意图用生命捍卫国家领土,瞬间击垮了色厉内荏的秦王,使其胆怯畏惧,可谓言之有据且言之有力。
3、假如你是使臣唐雎,说说双方谈判交锋时秦王嬴政留给你的印象。假如你
是秦王嬴政,经过这次事件后,你会如何评价安陵国的使臣唐雎?
示例:
唐雎:秦王是强国之君,消灭各诸侯国统一天下是他必然的野心,这次他试图不费一兵一卒巧取安陵的阴谋诡计不难识破。他在谈判中表现得骄横无礼、盛气凌人,甚至一度以开战恐吓,两国之间公平合理的谈判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不过想要做天下君主的人必然有畏死的心理,我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击败了他,使安陵暂避了这一劫。
秦王:原本以为安陵国的使节会乖乖就范,没想到唐雎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辞上毫不妥协,与我针锋相对,而且在关鍵时刻敢于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国家,这种胆识令人佩服,安陵国拥有唐雎这样的士人令人羡慕。
四、赏读,说人物
1、秦王和唐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语句说一说。请你用“唐雎(秦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句式说话。
例:唐雎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强大的秦国他不害怕,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他应对自如。
唐雎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他敢在秦王面前“挺剑而起”。
唐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对秦王的欺诈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不被秦王的假仁假义所蒙骗,也不为他的威逼而害怕。
唐雎是一个善辩的人,表现在唐雎机智巧妙的三问三答。
唐雎还是一个爱国的人,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
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想一统天下。
秦王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当唐雎“挺剑而起”时,他“色挠”并“长跪而谢之”。
  秦王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他明明是想强占别人的土地,还假惺惺的说要用五百里地来换取别人五十里地,并“请广于君”。
  秦王是一个虚伪的人,他说的“请广于君”,根本就是假话。
  秦王是一个残暴的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就是见证。
秦王是一个自大的人,他认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请你简要概括秦王和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王: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智勇双全的外交家的形象。
五、研读,说写法
1、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的都很准确,请同学们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出这两个人物的这些性格的呢?请你举例说明。
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看出他的贪生怕死。
  从人物的说话的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字突出秦王的霸道。
  从秦王前后矛盾的话语中知道秦王的虚伪。
从唐雎的言语中我读到了他的善辩。
2、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要突出人物的性格就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话的语气等。除此以外,本文作者还用了一种非常鲜明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是什么呢?
明确:
(1)鲜明的对比手法:
①秦王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对比:使人易地——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②唐雎的先柔后刚的态度对比:临危受命——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③秦王与安陵君的性格对比:
秦王
以五百里易安陵(狡诈狂妄、盛气凌人) (利诱之)
安陵君
愿终守之弗敢易(头脑清醒、不卑不亢) (明辨之)
(2)衬托手法的使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用安陵君的软弱、缺乏才干衬托唐雎的果敢与胆识。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六、探究学习
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当我们面对歹徒,我们应该有唐雎的那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勇于和歹徒做斗争,不能贪生怕死,敢于维护正义。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要象唐雎那样有自主自强的精神。
银行的工作人员面对歹徒的抢劫,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应该有不畏强暴的精神。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及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表达方式表现人物形象。我们还与古人唐雎近距离的接触,一次次,我们为他的聪慧机智、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的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所感染,为他的勇赴国难、视死如归所感动,为他的大义凛然、浩然正气所激励,我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唐雎的这些精神能伴随我们共同成长,使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得以弘扬,个性风采得以展示!
七、中考链接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仓鹰击于殿上(通“苍”) ②天下缟素(穿丧服)
③长跪而谢之(道歉) ④寡人谕矣(明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怫然怒”“ 色挠”,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答: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 B.秦王不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 使者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C ( “使者”应为“出使” )?】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为长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C.轻寡人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 相与步于中庭
【B (当作、作为)(A项 表疑问,呢 /表判断,不译 C项 疑问语气助词/和、跟 D项 从/在) 】
7、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A(“最高潮”错) 】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D 解析:选项D中,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几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这些人是真正的“士”,而自己也将效仿他们,击杀秦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5张PPT)
刘 向
语文部编版版九年级(下)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
析读,说情节
请你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文章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的。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 )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 )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 )
开端
发展高潮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析读,说情节
出使的缘由。
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面对面地斗争。
秦王屈服了。
  1.学生演读课文。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评读,说意味
2.这一幕历史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始终针锋相对,许多地方都擦出了扣人心弦的火花,你能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之处品评一下这些火花吗?
请你用“文中 写的好,因为它表现了 ”(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评读,说意味
①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轻蔑态度)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威胁口吻,咄咄逼人)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无理责问)
评读,说意味
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⑤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毫不示弱,据理反击)
评读,说意味
⑦与臣而将四矣。
(凛然正气,不畏强暴)
⑧徒以有先生也。
(恐惧害怕,前倨后恭)
⑨“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外强中干)
评读,说意味
⑩“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盛气凌人、以强凌弱)
⑾“挺剑而起”
(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评读,说意味
⑿“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威胁之意)
⒀“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视死如归)
……
评读,说意味
2.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
例:(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雎的回答,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谦恭和礼貌,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态度。
评读,说意味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此处唐雎的大段独白将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使秦王不敢低估他的力量和决心。为了增强语言的力度,他罗列士人刺杀君主的历史事件,并渲染刺杀时上天的征兆,用正义和坚决瓦解秦王的强势心理。针对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恐吓辅之短小紧凑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的果断言辞,意图用生命捍卫国家领土,瞬间击垮了色厉内荏的秦王,使其胆怯畏惧,可谓言之有据且言之有力。
评读,说意味
3、假如你是使臣唐雎,说说双方谈判交锋时秦王嬴政留给你的印象。
唐雎:秦王是强国之君,消灭各诸侯国统一天下是他必然的野心,这次他试图不费一兵一卒巧取安陵的阴谋诡计不难识破。他在谈判中表现得骄横无礼、盛气凌人,甚至一度以开战恐吓,两国之间公平合理的谈判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不过想要做天下君主的人必然有畏死的心理,我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击败了他,使安陵暂避了这一劫。
评读,说意味
假如你是秦王嬴政,经过这次事件后,你会如何评价安陵国的使臣唐雎?
秦王:原本以为安陵国的使节会乖乖就范,没想到唐雎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辞上毫不妥协,与我针锋相对,而且在关鍵时刻敢于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国家,这种胆识令人佩服,安陵国拥有唐雎这样的士人令人羡慕。
评读,说意味
1、秦王和唐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语句说一说。请你用“唐雎(秦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句式说话。
例:唐雎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强大的秦国他不害怕,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他应对自如。
唐雎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他敢在秦王面前“挺剑而起”。
唐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对秦王的欺诈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不被秦王的假仁假义所蒙骗,也不为他的威逼而害怕。
唐雎是一个善辩的人,表现在唐雎机智巧妙的三问三答。
唐雎还是一个爱国的人,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
赏读,说任务
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想一统天下。
秦王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当唐雎“挺剑而起”时,他“色挠”并“长跪而谢之”。
秦王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他明明是想强占别人的土地,还假惺惺的说要用五百里地来换取别人五十里地,并“请广于君”。
秦王是一个虚伪的人,他说的“请广于君”,根本就是假话。
秦王是一个残暴的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就是见证。
秦王是一个自大的人,他认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赏读,说任务
2、请你简要概括秦王和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王: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智勇双全的外交家的形象。
赏读,说任务
1、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把握的都很准确,请同学们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出这两个人物的这些性格的呢?请你举例说明。
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看出他的贪生怕死。
 从人物的说话的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字突出秦王的霸道。
 从秦王前后矛盾的话语中知道秦王的虚伪。
从唐雎的言语中我读到了他的善辩。
研读,说写法
2、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要突出人物的性格就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话的语气等。除此以外,本文作者还用了一种非常鲜明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是什么呢?
研读,说写法
(1)鲜明的对比手法:
①秦王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对比:
使人易地—— —— —— ——长跪而谢之。
②唐雎的先柔后刚的态度对比:
临危受命—— —— ——挺剑而起。
研读,说写法
不悦
怫然怒
色挠
沉着应对
针锋相对
③秦王与安陵君的性格对比:
研读,说写法
秦王
以五百里易安陵
狡诈狂妄
盛气凌人
(利诱之)
安陵君
愿终守之弗敢易
头脑清醒
不卑不亢
(明辨之)
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用安陵君的软弱、缺乏才干衬托唐雎的果敢与胆识。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研读,说写法
(2)衬托手法的使用: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研读,说写法
小结:
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面对歹徒:我们应该有唐雎的那种不畏强暴的精神,勇于和歹徒做斗争,不能贪生怕死,敢于维护正义。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要象唐雎那样有自主自强的精神。
银行的工作人员:面对歹徒的抢劫,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应该有不畏强暴的精神。
探究学习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及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合理的表达方式表现人物形象。我们还与古人唐雎近距离的接触,一次次,我们为他的聪慧机智、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的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所感染,为他的勇赴国难、视死如归所感动,为他的大义凛然、浩然正气所激励,我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唐雎的这些精神能伴随我们共同成长,使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得以弘扬,个性风采得以展示!
探究学习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天下缟素( )
③长跪而谢之( )
④寡人谕矣( )
中考链接
通“苍”
穿丧服
道歉
明白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中考链接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色厉内茬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答: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中考链接
怫然怒
色挠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
B.秦王不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 使者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C
中考链接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为长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C.轻寡人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 相与步于中庭
·
·
·
·
·
·
·
·
中考链接
B
7、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A
中考链接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D
中考链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