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农业》同步测练
1.根据如面四幅我国“农作物主要产区示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A. ①油菜?②甘蔗???③冬小麦?④水稻
B. 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甘蔗??④油菜
C. ①油菜?②甘蔗???③水稻???④冬小麦
D. ①水稻?②油菜???③甘蔗??④冬小麦
读下列游览线路图,回答问题。
2.乐乐发出的下列微博信息,正确的是( )
A. 沿线路①领略了天山热带雨林风光的美丽
B. 沿线路②看到了西耕东牧的差异
C. 沿线路③看到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D. 沿路线④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青稞飘香
3.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甲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 B. 乙地的采茶歌曲委婉动听
C. 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 D. 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
4.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题。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不断升高 B. 市场需求变化 C. 土壤肥力下降 D. 降水不断减少
5.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其主要的糖料作物是( )
A. 一年两熟??甘蔗 B. 两年三熟????甜菜
C. 一年三熟????大豆 D. 一年一熟??甜菜
6.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河孕育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
B. 乙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C. 丙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
D. 丁河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市场
8.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
A. 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B. 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 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D. 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9.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题。
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B. ②③两地发展花卉,蔬菜条件优越
C. 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D. 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 东部季风区 B. 秦岭-淮河以北?
C. 秦岭-淮河以南 D. 西南地区
11.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12.下列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以丝绸纺织为主的是( )
A. 内蒙古呼和浩特 B. 新疆乌鲁木齐
C. 西藏拉萨 D. 浙江杭州
13.读图,回答下题
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 人口稠密地区
C. 我国最北的地区 D. 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
14.玲玲到超市去购买水果时看见超市里有一种水果的产地标错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A. A B. B C. C D. D
15.如图??为“我国三月上旬某种农作物生长情况分布图”,据图推测,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A. 甘蔗 B. 菠萝 C. 小麦 D. 甜菜
二、综合题
16.读图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图2“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1中,①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②地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2)图1中,②处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④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造成①④⑤三地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大致以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图2中A是_________牧区(填名称),C、D两个牧区共同的优良畜种是_________(该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 ?
17.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图?1)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图2),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水田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2)我国人均土地资源______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比重不大,比值大约为______%,所以我国将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最大的林区是______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多,草地少
B.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丘陵和盆地
C.林地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
D.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区和青藏高
(5)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B.草地地区,大力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C.在城市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D.扩大城市规模,将耕地变成城市建筑用地
18.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征程,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中示意中国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地处________(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有北回归线经过且与贵州省相邻的沿海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它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较早的区域,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其耕地类型主要是________,主要的农产品有________(请举一例)。
(3)图中曲线Ⅰ为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东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为主,此线以西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A为____________牧区。近年来,该牧区发展迅速,正打造成为我国的“粮仓”、“奶罐”、“肉库”。
(4)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阶段,部分技术含量低和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开始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贵州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需要避免的问题是环境污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农业》同步测练
1.根据如面四幅我国“农作物主要产区示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A. ①油菜?②甘蔗???③冬小麦?④水稻
B. 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甘蔗??④油菜
C. ①油菜?②甘蔗???③水稻???④冬小麦
D. ①水稻?②油菜???③甘蔗??④冬小麦
【答案】D
【解析】解:油料作物中,②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①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④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和东北平原的春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糖料作物中,③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故选:D。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读下列游览线路图,回答问题。
2.乐乐发出的下列微博信息,正确的是( )
A. 沿线路①领略了天山热带雨林风光的美丽
B. 沿线路②看到了西耕东牧的差异
C. 沿线路③看到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D. 沿路线④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青稞飘香
3.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甲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 B. 乙地的采茶歌曲委婉动听
C. 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 D. 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
【答案】2.C 3.B
【解析】2.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线路①经过的天山不会看到热带雨林风光,故A错误;沿线路②东西降水差异大,有了东耕西牧的差异,故B错误;线路③经过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故C正确;路线④自北向南经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没有经过青藏地区,不会看到青稞,故D错误。故选C。
3.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江南水乡,呈现出小桥流水的景象;乙地位于黄土高原,信天游委婉动听;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冰川广布,牦牛成群;丁地位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新疆的烤全羊味道纯正。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4.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题。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不断升高 B. 市场需求变化 C. 土壤肥力下降 D. 降水不断减少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第一阶段比较均衡,第二阶段蔬菜、水稻的比重加大很快,而第三阶梯蔬菜和花卉成为两大支柱产业,说明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农业种植也相应作出了调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其主要的糖料作物是( )
A. 一年两熟??甘蔗 B. 两年三熟????甜菜
C. 一年三熟????大豆 D. 一年一熟??甜菜
【答案】D
【解析】解:东北平原主要位于中温带,属于半湿润地区,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东北平原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平原;糖料作物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南的华北平原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能够越冬,还可以连种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农作物。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平原的农业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6.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河孕育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
B. 乙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C. 丙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
D. 丁河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分布及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甲河为黄河,乙河为长江,丙河为珠江,丁河为雅鲁藏布江。
【解答】
甲河(黄河)流域的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地区引黄河水灌溉,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A说法正确。乙河(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B说法正确。丙河(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的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故C说法不正确。丁河(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候高寒,不利于农业生产,而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形成了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D说法正确。
根据题意,故选C。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市场
8.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
A. 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B. 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 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D. 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答案】
7.A 8.A
【解析】7.本题考查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直接原因是花期时间的差异。读图,可以看到不同月份有相应的植物开花,图中花期有明显的纬度变化特征,说明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纬度高,气温低,花期来的晚,A正确。光照、降水对花期影响小,BC错误。市场对花期无影响,D错误。故选A。
8.本题考查我国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读图,根据图中月份,1~3月在闽粤时,雨季未到,不会遇山洪冲走蜂箱,C错误。3~4月在皖南时,未到梅雨季节,B错误。4、5、6月在华北时,雨带还没有移到,华北正值春旱,可能遇干旱蜜源减少,A正确。7~8月在东北时,东北是夏季,不会遇到初霜,D错误。故选A。
9.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题。
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B. ②③两地发展花卉,蔬菜条件优越
C. 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D. 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答案】D
【解析】解:图示地区位于南方沿海地区,则①地为距城市较远的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应种植水稻;②、③两地距城市较近,适于发展花卉,蔬菜条件优越;④地位于丘陵地区,且离城市远,可以种植柑橘等果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我国南部沿海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故选:D。
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10.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 东部季风区 B. 秦岭-淮河以北?
C. 秦岭-淮河以南 D. 西南地区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小麦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答案】A
【解析】略
12.下列纺织工业中心最有可能以丝绸纺织为主的是( )
A. 内蒙古呼和浩特 B. 新疆乌鲁木齐
C. 西藏拉萨 D. 浙江杭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工业的分布。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都是我国的重要的牧区,所以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拉萨的纺织业可能以毛纺织业为主,ABC错;浙江杭州位于附近桑蚕养殖业发达,所以浙江杭州有可能以丝绸纺织为主,D对。故选D。
13.读图,回答下题
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 人口稠密地区
C. 我国最北的地区 D. 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
【答案】A
【解析】解:图中甲三江平原是我国最东的地区,这里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
故选:A.
图中甲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考查三江平原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14.玲玲到超市去购买水果时看见超市里有一种水果的产地标错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温度带出产的水果,理解解答即可。台湾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生产香蕉、菠萝、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新疆吐鲁番地处温带内陆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哈密瓜和葡萄等品质优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柑橘是一种亚热带水果,而北方河北省位于暖温带,生产温带水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苹果、 梨是温带水果,山东是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如图??为“我国三月上旬某种农作物生长情况分布图”,据图推测,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A. 甘蔗 B. 菠萝 C. 小麦 D. 甜菜
【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流域、黄土高原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小麦,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菠萝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故选:C。
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
本题考查不同农作物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16.读图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图2“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1中,①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②地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2)图1中,②处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④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造成①④⑤三地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大致以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图2中A是_________牧区(填名称),C、D两个牧区共同的优良畜种是_________(该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 ?
【答案】(1)小麦 ?油菜
水田 ?草地 ?水分差异(降水不同,距海远近差异导致降水不同)
(3)400 ?内蒙古 ?牦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牧区的分布、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原因。(1)由图1可知,图中①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图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由图1可知,图中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④地位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地区,耕地类型以草地为主,⑤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难以利用土地。从②到④再到⑤,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越来越不明显,降水越来越少,由于降水越来越少,所以从①到④再到⑤土地利用类型从水田变为草地再变为难以利用土地。
(3)由图2可知,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大致以400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由图2可知,A为我国内蒙古牧区,C为青海牧区,D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共同的优良畜种是牦牛。
17.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图?1)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图2),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水田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2)我国人均土地资源______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比重不大,比值大约为______%,所以我国将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最大的林区是______林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多,草地少
B.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丘陵和盆地
C.林地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
D.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区和青藏高
(5)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B.草地地区,大力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C.在城市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D.扩大城市规模,将耕地变成城市建筑用地
【答案】北方 ? 南方 ? 低于 ? 12.6 ?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东北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 B ? C
【解析】解:(1)读图可知,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2)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比重不大,比值大约为12.6%,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山地多林地比重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因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最大的林区是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少,草地多;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5)山地适合发展林业,不适合种植水稻;
草地地区,应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
在城市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应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现象。
故答案为:(1)北方;南方;(2)低于;12.6;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3)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4)B;(5)C。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中资料后解答即可。
18.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征程,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中示意中国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地处________(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有北回归线经过且与贵州省相邻的沿海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它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较早的区域,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其耕地类型主要是________,主要的农产品有________(请举一例)。
(3)图中曲线Ⅰ为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东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为主,此线以西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A为____________牧区。近年来,该牧区发展迅速,正打造成为我国的“粮仓”、“奶罐”、“肉库”。
(4)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阶段,部分技术含量低和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开始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贵州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需要避免的问题是环境污染。
【答案】(1)亚欧?
(2)广西壮族自治区(或桂)? 水田? ? 水稻、甘蔗等热带、亚热带农作物
(3)400? ? 种植业? ? 内蒙古
(4)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低、能源丰富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海陆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2)本题考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及其农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准确判断地图信息,掌握我国农业发展状况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且与贵州省相邻的沿海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它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较早的区域,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其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的农产品有水稻、甘蔗等热带、亚热带农作物。
(3)本题考查我国的干湿区划分及农业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曲线I为400mm等降水量线,此线以东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以种植业为主,是主要的农耕区,以西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其中A是内蒙古牧区。
(4)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贵州与东部地区相比,劳动力充足廉价,地价较低,且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东部相关产业转入,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要注意避免高污染企业转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无选择地接受产业转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