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
教学目标:
1、在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
2、会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设计说明:
连加、连减这部分知识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开始就用直观的形式导入,运用画面与语音相结合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尝试,探讨出竖式的多种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在刚学的“旧”知识基础上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商品图)学生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选择两种商品,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学生会提出“一共多少钱或类似于比多少的问题”。待学生回答后,列式计算。
二、学习新课
1.例题
1)引导提问:假如你有100元,买任意两种商品,还剩多少钱?
①学生观察列后式,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做。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让学生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学会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点.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3)对比学生说出的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4)学生尝试用自己总结的方法解答其他的问题。
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超过100元的两种商品是不能买的。比如:糖55元和蛋糕48元。
2、小结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3、做试一试的两道题。
先让学生自己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三、巩固反馈:
完成练一练1、2题。
四、自主小天地。
学生编题。教师检查学生编题的正确率。
课后反思:
教学生用100减的时候,从方法上给学生加以分析,这样学生知道了做题的技巧,就会计算了,但是因为一些学生不认真听,或者接受能力慢,做题出错的较多,练习中,我又让学生板演,讲解。一部分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新知识,属于正常现象,需要在课下及时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