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胜小学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备课
时间
2017.4
上课
时间
2017年4月11日
使用
班级
6年级
教学
课题
第十六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学习
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安排
2
教学
目标
1、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名俗文化及造型特点。掌握抓髻娃娃的基本造型特点,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感。
2、通过创设名俗文化情景、小组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模仿或创造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纸作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和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法
学法
讲授() 讨论( ) 示范( ) 欣赏( ) 观察( ) 实践( )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艺术特点。
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
用具
智能交互平板 教学课件、教具。
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导入
部分
新课
教学
探究新知
探索
实践
视频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先看一段视频。同学们在观看的时候也要同时思考,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她表现了哪种艺术形式?你能从这段视屏中感悟些什么?
播放《剪纸故事》
看完故事后提问:同学们,视屏中的人在干什么?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你看完后带给你的感受有哪些?
答:
2、感知与启示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剪纸艺术不仅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讲述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新课,板书《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观察表现
出示剪纸艺术分布地区的地图。
①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剪纸艺术也体现了不同的派系,接下来,我将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作品。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不同地域剪纸作品的艺术特点。
②北方:粗犷 朴实
南方:秀美、玲珑
4、分析苗族地区的剪纸(播放音乐)
苗族的人民能歌善舞,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人民就把历史绣在了美丽的衣服上。而剪纸则是他们衣服上的美丽底样,所以我们常能在苗族的衣服上看见蝴蝶的身影。
出示苗族剪纸《蝴蝶妈妈》。
①同学们猜一猜蝴蝶妈妈是谁?
②你能说说这幅作品的表现内容和特点吗?
小结:蝴蝶纹样到处可见,蝴蝶妈妈是苗族人民所崇拜的始祖,传说蝴蝶妈妈生了十二颗蛋,其中一颗孕育出苗族的祖先姜央。
观看《姜央射日》
苗族的剪纸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
抓髻娃娃是剪纸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有谁知道她为什么叫抓髻娃娃呢?
人们为什么喜欢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是凭空想出来的吗?有没有人物原型呢?
播放课件,欣赏抓髻娃娃作品。
小组讨论:抓髻娃娃造型特点。
师生体验,教师示范:
抓髻娃娃制作步骤:
将纸对折三次、画上半边人物形象、用剪刀或者刻刀剪裁下来。
5、艺术实践:
设计自己喜欢的抓髻娃娃形象,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和动物以及娃娃组合。剪好后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要求:人物生动,故事性较强。
佳作欣赏:
展示评价:
哪位同学就自己的作品谈谈想法和创作体验。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指出优缺点。)
艺术拓展:
欣赏现代艺术家吕胜中结合剪纸艺术演绎成现代艺术作品。
抓髻娃娃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小红人”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更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传承下去。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欣赏不同风格剪纸的艺术魅力
实践练习
学生互评
感悟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