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东方
西方
在很长的时期里,中国把西方叫做泰西,西方把中国叫做远东,泰西和远东实际上代表了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鸦片战争
—从东西方比较视角看两次鸦片战争。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
一、16世纪以前, 东西对视——雾里看花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三、19世纪中期, 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四、 二战后至今,东西对话——平等互利
—从东西方比较视角看两次鸦片战争
一、16世纪以前,东西对视——雾里看花
东方看西方
西方看东方
其王或蓬首席地,或戎服踞坐......曲尽鄙野乞索之态
——宋《后村先生大全集》
唐 阎立本《职贡图》
马可波罗
丝国人是以树林中所产的毛(丝)出名的。丝国人固温良可亲,但不愿与人为伍。
——希腊罗马时代《博物志》
--神秘富有
--奇异落后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西方
东方
探究:联系初中及必修一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比较17、18世纪的东西方社会情况?
--固守传统
--新意盎然
政治上:封建专制集权达到顶峰
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思想上:八股取士,禁锢保守
外交上: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军事上:军备废弛
政治上: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发展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
思想上:启蒙思想传播,自由科学
外交上: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军事上:船坚炮利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1793年,马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请求清政府与英国自由通商。
清廷要求马葛尔尼行三跪九叩大礼,马葛尔尼抗不遵从。经反复磋商,清廷同意屈一膝以为礼,并拒绝马氏提出的交涉要求。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磕头礼仪冲突体现了哪些中英观念的差异?
英:平等通商、扩大市场
中:严守夷夏之防、天朝应有尽有
西方
东方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1.中英贸易战
英国
中国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严重滞销)
英国
中国
英国
中国
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鸦片
顺差(出超)
逆差(入超)
逆差(入超)
顺差(出超)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1.中英贸易战——背后的故事
鸦片战争其实也是一场白银战争,甚至鸦片战争也被称为
——徐瑾《白银帝国》
通商战争
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探究: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2.中英军事战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2.中英军事战——背后的故事
杨侯(杨芳)初来,实无经济,惟知购买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林则徐与友人信
清政府制度老旧,军备废弛、观念落后无法抵抗英国现代化军队
探究:结合所学,分析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3.中英外交战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
西方
东方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3.中英外交战
探究: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从清政府攫取了哪些利益?其带来了哪些危害?
英法美:获取中国领土主权、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打开中国大门,外国商品、人、军队、宗教涌入中国
清政府:失去中国领土主权、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
半封建性:既存在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后: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的事情上拼死相争。耆英认为,领事裁判权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还有划定租界,可防范夷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3.中英外交战——背后的故事
探究: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礼节往来等作了规定。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渐从“ 宗藩体系”到近代“ 条约体系”
西方
东方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4.中英观念战——中西再次对视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魏源:撰写《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占领北京城,“城门听其启闭,反禁止中国人不得出入”
——《清咸丰十年洋兵入京之日记》
侵略野心急剧扩张
开眼看世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抓住时代机遇,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祖国伟大复兴
四、二战后至今,东西对话——平等互利
西方
东方
乔治三世
马嘎尔尼
乾隆皇帝
请求通商
冷漠拒绝
维多利亚
女王
道光皇帝
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屈辱开始
伊丽莎白
女王
新中国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
今天为什么我们能与西方平等对话?从古至今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二战后至今,东西对话——平等互利
平等互利、尊重文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