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课件(2课时,4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课件(2课时,4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8 09:33:47

文档简介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
2. 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4. 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5. 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使用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的基本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使用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从藏袍的穿着上,你能体会到气温的变化吗?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提问:什么是气温?
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P54“气温的观测”进行思考回答。
提问:(1)气象观测中的气温是离地面多高处的气温?
(2)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
(3)百叶箱起什么作用?
(4)人工观测一般在什么时间进行?(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任务1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教师解释概念,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指导学生读图3.10日平均气温
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练习,年平均气温的计算。
任务2 知道气温日变化规律,计算气温日较差。
教师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的计算: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任务3 知道气温年变化规律,计算气温年较差。
教师提问: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月份?
气温年变化: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南半球相反。
提问:比较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的计算:
练习,气温年较差的计算。
任务4 观看动画,运用气温资料,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指导学生绘图:根据教材提供的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
教师适时点拨: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从左向右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指导学生读图3.15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完成所给问题。
【课堂小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定义 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定
气温概述 表示 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
气温变化曲线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讨论下面3个实例,思考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任务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讲述: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旧知回顾: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由等高线的定义引申到等温线)
等温线呢?(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由等高线的判读引申到等温线的判读,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理解)
总结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判读的练习。
承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任务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的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读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提问:①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指导学生读图3.19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3.20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②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③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提问: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计算练习。
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任务3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师提问: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纬度因素)
同纬度大陆和海洋气温的差异,影响因素是什么?(海陆因素)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一个低温中心,影响因素是什么?(地形因素)
练习
总结: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
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课堂小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定义 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定
气温概述 表示 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
气温变化曲线图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等温线图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的特征
等温线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课件42张PPT。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第一课时情境导入阅读下面图文资料,从藏袍的穿着上,你能体会到气温的变化吗?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课堂探究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气温的单位:
记做“℃”,读作“摄氏度”。℃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任务1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请读出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16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8412(8+16+12+4)÷4=10℃观察思考阅读材料P54“气温的观测”进行思考回答。(1)气象观测中的气温是离地面多高处的气温?
(2)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
(3)百叶箱起什么作用?
(4)人工观测一般在什么时间进行? 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练习读某城市各月平均气温表,据此回答问题。该城市年平均气温约为( )
A、16.7℃ B、12℃ C、18.3℃ D、15.8℃A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午后2时日出前后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任务2 知道气温日变化规律,计算气温日较差。午后2时日出前后3124.514时日出前后6.5气温日较差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月份?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南半球相反。任务3 知道气温年变化规律,计算气温年较差。℃比较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有什么差异?7127﹣532气温年较差比较哈尔滨和广州,哪个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大?哈尔滨
广州哈尔滨24-(-20)=44 ℃28-14=1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5 0102025气温/℃ 155-10-15-20-25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从左向右标上月份;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50102025气温/℃ 155-10-15-20-25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用点标出气温值;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月均温21℃,在7月。最低月均温1℃,在1月。气温年较差20℃。年平均气温12℃左右。读图,思考和计算。 6.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该地1月气温最低,随后气温逐渐上升,7月气温最高,然后气温逐渐下降。北半球。读图,思考和计算。 5.该地气温在一年内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定义 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定
气温概述 表示 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
气温变化曲线图第二课时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情境导入讨论下面3个实例,思考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青岛夏季比新疆凉爽得多“五·一”期间登泰山要穿棉大衣冬天的海南岛与黑龙江的气温相差30多摄氏度旧知回顾: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课堂探究等温线呢?任务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1280米▲1200米1000米800米600米400米200米1280米▲1200米1000米800米600米400米200米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图 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总结:如何正确阅读等温线图。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判读等温线图EACBD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由图可知:A——高温中心;E——低温中心;
气温高低:B>C>D任务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的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1.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年均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北极圈以内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差异。1月7月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1月7月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1月7月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28.8-(1520-720) ÷100 ×0.6=24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20100-102010-100066.5°N66.5°S23.5°N23.5°S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0°任务3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陆地海洋10海陆分布影响因素同纬度大陆和海洋气温的差异,影响因素是什么?地形因素20100-102010-100066.5°N66.5°S23.5°N23.5°S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一个低温中心,影响因素是什么?0° 夏天赤脚走在沙滩上,感觉沙滩是热的, 把脚伸进海水,感觉海水好凉爽。结论1:夏季陆地气温___,海洋气温___,冬季相反。高低结论2:同纬度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降低生活体验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总结: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定义 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测定
气温概述 表示 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
气温变化曲线图
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等温线图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的特征
等温线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