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动物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动物的翅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8 09: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学科三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3、动物的翅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 知晓鸟类翅膀上有羽毛,羽毛排列有序、表面光滑、质量轻,内部中空,不易沾水等特点,并让学生了解动物翅膀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用眼睛观察,动手解剖,并使用纸飞机模拟了解鸟类翅膀的的特点与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归纳的能力。
3 .科学态度目标: 使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鸟类的翅膀,并利用学生好奇心的作
用下,让学生对动物的翅膀产生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与生活接轨,了解自然,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内容。本领域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了解自然,初步形成对生物体结构的认知。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认识动物翅膀的形态、结构、功能、种类,探究翅膀的特点和功能。初步感知动物的翅膀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初步形成动物能适应环境的概念。
重点难点
了解鸟类的翅膀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观察、解剖、模拟了解鸟类翅膀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动物的翅膀的特点,感知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羽毛,滴管,水等
教学方法
实验、讲授
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导入新课(利用鸟类图片或者实物)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虽然,我们感受到了天气的凉爽,但对于小鸟们来说,他们却要准备搬家了。那他们要去哪里那?
生:去暖和的地方。
师:他们怎么去哪?
生:小鸟们飞着去。
师:那小鸟们怎么飞哪?
生:可以用翅膀呀。
师:同学们真聪明,它们需要使用翅膀飞,那小鸟的翅膀为什么可以让他们飞哪?是不是他们的翅膀上有什么“机关”哪?那我们今日一起走进《动物的翅膀》这节课。(并展示图片或实物)
二、活动探究。
(一)观察图片中(鸽子)的翅膀,让学生观察,分组交流,汇报小组结果。(教师也可以使用问题引导。)
问题一:鸽子有几对翅膀?
问题二:鸽子翅膀上面有什么呢?
问题三:羽毛是怎样排列的哪?
归纳总结:鸽子有一对翅膀,翅膀上有羽毛,并且排列很紧密、整齐。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熟悉的鸽子为研究对象,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观察鸽子的翅膀,发现翅膀外形的特点。)
运用实验研究鸟类羽毛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知道小鸟的翅膀上有羽毛覆盖,那羽毛是怎样的呢?那我们一起做几个小实验来研究一下羽毛吧(为各小组准备好羽毛,剪刀,滴管,水)
出示ppt,进行实验。
小实验一:各小组掂一掂羽毛,感受一下羽毛的重量。
结果:羽毛很轻。
小实验二:各小组使用滴管,将水滴滴到羽毛上。
结果:水滴很容易在羽毛上滑落(像小朋友坐滑梯一样)
做该实验之时,教师应教导孩子们使用滴管的方法。(滴管使用方法:使用胶头滴管滴水时,要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水中吸水,吸水后要保持滴管竖直,不要平放和倒置,然后轻轻的捏胶头滴水。)
小实验三:使用剪刀,将羽毛横向剪开,观察羽毛内部结构。
结果:观察出鸽子羽毛中间是空的。
实验总结鸟类羽毛的特点:羽毛很轻;羽毛不易沾水;发现鸽子的羽毛中间是空的。
教师补充:这些特点有利于鸟类飞行。
(设计意图:1.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体验借助工具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2.学习运用科学思维的方式分析翅膀结构与飞行的关系。)
研究翅膀大小与飞行时间长短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知晓了鸽子翅膀的特点了,但是,在生活
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鸟类翅膀比较小(比如麻雀),有的鸟类翅膀很大(比如老鹰,信天翁等)。播放ppt,观察两类鸟类的翅膀,并播放一段信天翁和麻雀的飞行视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信天翁的飞行,可能长时间飞行,甚至一次可以飞行上百里。但是,小麻雀却飞不了这么久。那老师有个疑问了,他们为什么飞行的时间会差这么多?
生:信天翁的翅膀大,麻雀的翅膀小。
师:你们认为飞行的时间长短和翅膀有关,那你们猜测的是否正确哪?我们可以做一组模拟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折纸方法折叠出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并进行试飞,观察飞行时间的长短。
注意事项:
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2.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
3.观察哪只纸飞机飞行时间长。
模拟实验结果:大“翅膀”飞机比小“翅膀”的飞机飞行时间长;由此可以推想,鸟的翅膀大,越有利于长时间飞行。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给你们带来两个小视频,一个是蜂鸟(唯一可以倒飞的鸟类),一个是鹕鹈的飞行视频,你们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播放视频)
师:这两种鸟类,飞行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生:蜂鸟扇动翅膀特别快,而鹈鹕扇动翅膀很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蜂鸟的翅膀扇动频率很快,但是,飞的时间较短,然而,鹈鹕的翅膀扇动频率较慢,它可以在空中长时间飞行。
教师总结:不同动物翅膀的大小不同,飞行方式也不同,大小不同的翅膀扇动的次数(频率)不同,大翅膀扇动次数(频率)少,更适合长时间的飞行(滑翔)。
(设计意图:1.经历借助模拟实验手段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2.学习对比试验的方法。3.信天翁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渗透保护动物的意识。)
研究翅膀的特殊结构及作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会飞的鸟类的翅膀,其实,还有一种鸟能像鱼一样在水里游,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它们的翅膀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教师指正,这种鸟是会游泳的企鹅并且观看企鹅游泳的视频。
归纳总结:企鹅的翅膀形状像船桨,翅膀短小,羽毛短小,不能飞行;主要作用是划水游泳,适合在水里生活。企鹅为了在水中生活,将自己的翅膀进化成类似于鱼鳍的形状,这也说明了生物为了生存,而让自己的身体结构去适应环境。
师:那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企鹅的翅膀的作用,那鸵鸟的和灰雁的翅膀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让学生大胆猜测,教师指正)
(设计意图:1.企鹅也是鸟类,便于学生全面认识不同环境里鸟的翅膀结构与功能。2.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通过认识企鹅翅膀的特点与功能,了解不同环境的动物身体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增加对昆虫翅膀的介绍。
(鸟类的翅膀叫做翼,昆虫的翅膀叫做翅)
三、课堂测评
师:今天通过研究动物的翅膀,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用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滴上水、解剖、模拟飞行等学习活动,研究了动物的翅膀。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动物的翅膀可以让它们更好的去接触和感知环境。
(设计意图:1.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四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2.教师总结侧重于方法和知识,旨在巩固知识、强化学习技能。)
四、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周围动物的翅膀,说一说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可以让学生收集昆虫翅膀的特点,作为对本节课的补充。)
师:课下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继续探究动物的翅膀,看一看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1.布置课外学习活动,巩固科学观察的方法,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喜欢动物的情感。2.让课外学习指向更具体、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
个性修改(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动物的翅膀

鸟类翅膀上有羽毛, 鸟类翅膀越大
羽毛不易沾水, 扇动频率越慢
羽毛有序排列 越有利于长时间飞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