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课时
地壳变动的证明
火山
证据一:有“世界的屋脊”之称的的青藏高原,近几十年科学工作者在山上发现了很多海洋古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证据一:高山上的海洋古生物化石
一.
地壳变动的证明
证据二:岩石一般是水平的,但某采石厂的岩石是弯曲的。
证据二:采石场弯曲的岩层
褶zhě皱
讨论:这些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水平岩层在____________
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
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内力的作用
山脉和谷地
褶皱山
1.褶皱:岩层受挤压时而产生的弯曲变形
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有两种:
(华山)断层
2.断层: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而产生的断裂
图3-30大理石的升降,分析地壳变化情况。
1、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
2、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
3、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
3.6米
6.3米
2.5米
建成时
十五世纪
十八世纪
1955年
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了什么?
地壳在不断发生变动
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时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1.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说说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何处?
2.你知道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
地球内力的作用,软流层的岩浆
缩小的地中海,扩张的红海和台湾海峡,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等。
东非裂谷不断加宽
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形式(上升/下降/弯曲/断裂、缓慢/激烈)
a、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b、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的升降
c、弯曲的岩层(褶皱)
d、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断层)的痕迹
e、地震
f、火山
…
…
上升
上升或下降
弯曲
断裂
激烈
缓慢
地壳变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小结
火山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
1、火山形成原因
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
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
岩浆通道
火山锥
2
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①
、火山组成
火山口
火山锥
岩浆通道
②喷发物
气态:(水蒸气、
二氧化硫等)
液态:(熔岩流)
固态:(火山灰、
火山尘等)
③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3、火山分类
活火山: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未活动
休眠火山: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正在喷发的冰岛火山(活火山)
阿空加瓜死火山
长白山休眠火山
富士山(活火山)
4、火山分布
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在图3-36
中,用铅笔勾勒出我国地图的轮廓。看一看我国的哪些地区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黑龙江五大莲池火山
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
海南琼北火山
云南腾冲火山
新疆阿什库勒火山
毁坏交通,破坏房子,引起火灾,埋没农田,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庞贝古城与毁灭它的维苏威火山
庞贝古城被掩埋的人
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1)不利影响:
被火山灰掩埋的意大利庞贝古城遗址
(2)有利影响:
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温泉)
丰富旅游资源
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
产生丰富的矿产
(火山景观)
(风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岩)
二、火山
1、火山组成
4.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3.火山分类
2.火山喷发物
活火山
死活山
休眠火山
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
液体(熔岩流)
固体喷发物(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的升降、褶皱、断层
1.以下信息中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
悬崖上弯曲的岩层
B.
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
C.
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 D.
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
C
2.
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这个小岛白天出现,晚间又消失了,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地壳的变动或缓慢或激烈迅速,不可能出现如此有规律性的变化。这个小岛的变化可能原因是海水的潮涨潮落。
3.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生物活动遗迹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4、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变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D.地球运动
A(共19张PPT)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1、岩层的弯曲和断裂(岩石的变形)
2、海陆变迁
3、火山、地震现象
二、火山现象
1、火山形成原因
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2、火山组成:
火山口
火山锥
岩浆通道
3、火山类型:
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4、火山分布
5、火山利弊
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
拉雅山一带。
第二课时
地
震
取一根竹筷,双手分别握住筷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竹筷弯曲,直到断裂。体会在竹筷断裂时双手的感觉。
活动:
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三、地震现象
1、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震源:
震中:
地震的发源地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中距:
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
震源
震中
2、地震结构的概念
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3、地震的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单位是“里氏”,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地震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3倍。
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
4、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他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基本重合
地震
火山
答: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 释放有关,因此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
中国地震带: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等地。
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1、地震的前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2、地震的预报
近代地震仪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
2、地震自救的防范措施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如果有时间,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
A、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跑向人多的地方;避开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B、在教室怎样避震
来不及逃离,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蹲下
护顶
固定
有序逃生
逃离楼房高度2倍远的距离
C、在家里怎样避震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躲在桌子底下
目前,地震学家通过观测地震仪,能准确地测量
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并正在进一步探
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
性。同时,建筑师们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
减少地震的危害。
案例1:1990年4月青海省共和县发生6.9级地震,一位幼儿园老师利用地震预警时间,把30个小朋友拉到自己周围,披上被子。
案例2:唐山地震时,有几个日本人,当他们预感地震将要发生时,在立即跑进卫生间的同时,打开浴盆上的水龙头。
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我会分析
结果1:除了一位小朋友被甩出屋外得以生存外,其余全部遇难。如果这位老师当时叫小朋友们都躲到桌子下,则可生还。因为房子倒塌后,桌子都是完好的,可以支撑。
结果2:全部人员安然无恙。因为卫生间面积较小,倒塌时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安全空间,而且假如救援人员不及时赶到的话,浴盆里的水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地
震
地震预报和防范
科学预报
地震前兆
地震防范
地震成因
地震构造
地震分布
地震危害
环太平洋沿岸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小结
1、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
球内部
A
2、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3、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各种强度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C
A.主动避开吊灯
B.躲在桌子下
C.避开滑坡
D.被掩埋后大声叫喊
×
4:下列地震发生时错误的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