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9高考地理踩点答题
——谈如何提高简答题的答题效率
近两年地理高考结束,考生们从考场出来,个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笑容,他们普遍觉得地理不难,特别是综合题都似曾相识,答题时都感觉“有话可讲”。但最后却发现,综合题并没有得到预想的高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道综合题中一般都有一些分值较大的简答题,很多分就是丢在那里的。可见,提高简答题的得分率是高考地理制胜的关键之一。
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数量庞大的试卷,是否“踩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提高高考地理简答题的得分率,“踩点答题”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的技巧。
一、 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每个简答题,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得分点,要踩点答题,首先要明确试题的得分点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了解主要得分点,就可以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
1. 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
很多考生之所以没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为答题漏点。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简答题的得分点应该有几个。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得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得分点,每点2分,也可能会有6个得分点。我们答题时,为保证尽可能得全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
2. 根据问题判断得分点的基本方向
对要作答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明确问的是什么,以免错答或答非所问。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定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评价影响,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3. 调用知识储备判断可能的得分点
明确了要作答的基本方向,此时,记忆库中储备的知识就要派上用场了。检索记忆库,根据知识网络确定具体有哪些得分点。如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么这四个方面就是具体的得分点了。
当然,要做好上述几点,并不是很简单的事。首先要在平时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经常勾勾圈圈,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其次,基础知识储备要全面,对于知识网络要非常熟悉。再次,要熟悉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这些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参照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思路,分析传统工业区可以参照鲁尔区的分析思路,分析高技术工业区可以参照美国“硅谷”的区位分析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可以参照“西气东输”的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可以参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二、 关注细节,踩点答题
明确了基本的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思路,头脑中对于问题应当如何解答已经有了简略的提纲,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述的问题了。
1. 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书面表达的规范、精准与否,直接影响到得分情况。经常有考生觉得自己对问题的各个得分点都答到了,但最后并没有得分,究其原因,要么词不达意,要么不着边际。老师在判卷时,最关注的就是关键词,以判断考生答题是否“踩点”。
这启示我们,平常记忆时就应该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记忆。毫无疑问,地理课本语言是最规范的地理语言。当然,我们常常很难做到与课本语言完全一致,但关键词必须记忆到位,其他的语言可自行组织。
2. 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
答题时切忌混作一团,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和层次,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从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紧跟其后,无关紧要的放在最后或忽略不写。
下面就以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为例,来看看如何条理清晰地答题。
3. 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踩点
高考阅卷时,对于多答,或者错答(只要前后不矛盾)的点一般不扣分,因此我们在答题时,除了按通常的思路回答常规的作答点外,应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多补充作答点。但常有考生在同一个得分点上做文章,结果写了很多条,却只有一个分值。如分析某地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的考生写,陆地上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沿海海运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其实都是从“交通”这一得分点上作答,只能得一个分值。
4. 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近几年地理高考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检索信息、应用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我们看到,综合题往往图文材料篇幅很长,而问题篇幅较短。很多考生在做综合题时,对图文材料匆匆一览,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了。殊不知材料是命题者经过精心筛选提供给考生的资料,其中隐含了很多答题必不可少的信息。许多综合题其实就是材料解析题,答题时,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答题点。当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记忆库中的信息不完全吻合时,应以所给材料中的信息为依据。
细节决定成败,除以上几条外,同学们还要注意书写端正,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渐养成。
三、 实例分析
(2008年江苏卷,第28题)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2) 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
(3)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
答案要点
(1) (6分)
(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2分)
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2分)
(3)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共3分)
下面我们将踩点答题的过程分析一下。
第(1)小题,共6分,关于气候特征,我们常常用气温、降水两个要素来描述,因此,可以判断气候特征的相同点、不同点各应有2个得分点,即从气温、降水两个角度来比较。由此,基本可判断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也应是2个得分点。
第(2)小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无非是从热量、水分两个条件来考虑,因此根据分值,可大致判断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各有2个得分点。但答题时要注意语言严谨,如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沛,因此不能答全年高温多雨,也不能答雨热同期。更不是水源充足,因为水源条件不属于气候特征。对于不利的影响,要紧扣关键词:(干)旱、(洪)涝,就可以了。
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式的简答题,我们很难从以往的案例中寻找到答题模式。但通过仔细审题,我们应该明确至少有三个得分点。问题中的关键词是“提高粮食产量”,因此,一定要围绕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来回答。两个点我们是可以想到的:一个是提高粮食单产、扩大种植面积,另一个可以充分发散思维,如减灾防灾,通过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等。切忌重复踩点,如: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颁布法律,严禁大规模占用耕地;提高复种指数等。
www. ( http: / / www.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