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众多的人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众多的人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8 13: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众多的人口》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民族。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的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的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4.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人口构成,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影响,掌握5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的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的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通过播放《爱我中华》和各民族的录像带,观看各民族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2.国民族的分布特点,5个民族自治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按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其他少数民族、分8组收集各民族的资料,准备在课内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花园镇赶场,碰上农民街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
【比较】比较中国(13.7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结合书上活动说说: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
(学生回答举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算一算,想一想】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 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2.5亿人;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二、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比较】
【读图,提问】看《我国的人口分布》,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算一算,比一比】
【探究】联系我们成都平原的人口分布状况,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活动说明:联系家乡的人口分布,学生更容易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学生回答提要:东部的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是肥沃的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又邻近成都,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教师: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多少呢?
教师出示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学生算出汉族占总人口的91.5%,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学生比较得出汉族人口最多。
教师出示《中国人口图》,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将学习的结果填在空白地图上,并用实物投影仪显示: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5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
(3)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
(4)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5)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何影响
(6)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地图阅读,可以得出结论: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5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种分布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着重请学生在地图上落实5个自治区的位置,分析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如何得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的,这种分布又如何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教师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课件、巩固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由此引出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学。
学生把课前以组为单位收集的各民族的资料,在课内进行展示。
教师请学生总结你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在《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反思课外实践:请学生调查你周围亲朋好友的民族情况,并写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