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粮食作物:稻麦复种,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2).经济作物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黄道婆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 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户口的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瓷窑遍布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红、紫瓷河南 · 禹州钧窑青瓷浙江 · 龙泉哥窑体薄色青浙江 · 杭州官窑青瓷河南 · 汝州汝窑白瓷河北 · 曲阳定窑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瓷窑遍布元代——青花瓷、釉里红元代瓷器的代表产品:
青花瓷和釉里红请同学们给这两副图中的青花瓷器出价一件为1568.8万英镑学以致用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宋元时期我国运销海外的瓷器品种很多,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产品品种,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意大利画家的《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瓷窑遍布元代——青花瓷、釉里红(2)矿冶业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而天下市易务,炭皆官自卖” ——《宋史食货志》。阅读材料 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1959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鹤壁(宋代相州)发掘了北宋时期的一个大型采煤遗址,发现这个煤矿井深46 米,有10个回采工作面,井下有完整的巷道和排水系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采煤遗址,可见宋朝人的挖煤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瓷窑遍布元代——青花瓷、釉里红(2)矿冶业(3)印刷业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
——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印刷术的传播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再传到欧洲。……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用铅、锡、锑合金制造西方字母活字,开创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纪元。
——袁行霈、邓小南《中华文明史(第3卷)》经由波斯传往西方, (1)提高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普及;
(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印刷术的意义榷场是宋辽夏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交易的场所。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宋代商业①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北宋时的交子这是南宋发行的纸币“会子”.
南宋发行纸币最初是起源于民间。绍兴年间,南宋政府为了应付铜钱短缺的局面,于1160年在杭州设立了“行在会子务”,正式在东南名路发行“会子”,面额分一贯、二贯、三贯三等,后来又增印了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种票面,与铜钱同时流通。纸币的使用,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使用,这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由政府发行,交子就成了国家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大量发行、流通,为宋代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了人民的贸易和市场繁荣交子的优点:便于携带、成本低,安全性高,有利于商品流通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 思考1、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①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思考2、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府政策等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货币:货币统一唐宋财政收入、工商业收入比较---杜文玉《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实史论稿》商税成为宋代重要财源2.城市的兴盛北宋东京城北宋的东京城内的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有说书、唱曲、耍杂剧、踢球的。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剃头、剪头、相面、算卦的。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昼夜不歇,热闹非凡。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北宋东京街市 元大都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
(1)开始:唐朝中期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结束: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4)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3)扩大: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三、经济重心南移官方二十四史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材料表明了什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南移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四、社会的变化“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北宋)榜下捉婿
《宋史》卷317《冯京传》载,冯京“登进士”,外戚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派人将他拖至家中,当即“束之以金带”,声称:“此上意也。”并“出奁具目示之”,冯京无动于衷,“笑不视,力辞”。隋唐时期,士族阶层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
到宋朝:
①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宋朝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②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
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懈(一)原因
1、经济的发展;
2、世家大族的衰落;
3、科举制的实行;
(二)表现
1、门第观念的变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懈
思考:宋代社会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粮食充足棉衣棉被商品众多煤炭取暖……瓷器制品书籍丰富娱乐丰富
综合本课所学,为什么说宋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探究问题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繁荣富足经济发达人民富庶物质丰富宽松和谐门第观念淡化贱民阶层减少科举制度改革公正平等人身束缚减少国家控制松懈抑商政策松动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