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9 16: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方面
【问题1】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问题2】农业中经济作物增多,经营方式多样的原因
2.手工业方面
【问题3】如何理解出现的新的经营方式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工作,为主家所弃,怀嫉妒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机户人等,及时禀地方审明。 ——《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二(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雍正12年《苏州风俗考》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匠有常主”自由劳动力“计日受值”“计工受值”工资(劳动力价格)3.商业发展的表现
【问题4】明清出现工商业市镇的原因:
(1)农业手工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2)商品经济的发展(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
1.经济方面:(1)经济结构;(2)经济政策
2.政治方面:
3.科技著作:
4.对外政策:【问题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资金;(2)劳动力;(3)市场;(4)政策(对内;对外)和思想(重义轻利,农本思想);(5)根本原因二、思想领域的变化(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1.心学:
材料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愚不肖者,虽其蒙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疑矣。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致良知”,“知行合一”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揭开了明朝中后期思想领域提倡自由、批判专制的序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都是唯心主义哲学2.李贽---反传统,反教条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材料二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四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材料五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3.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材料一:人君者……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材料三: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②君臣关系。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从根本上
否定伦理纲常。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明夷待访录》③限制君权。“法治”替代“人治”;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带有民主主义色彩。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④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思考:1、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却反对君主专制,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 两者都是进步思想,当时的时代特征相适应。前者适
应了诸侯割据的形势,后者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亡国”只是王朝的改朝换代;“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②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4.顾炎武——大力倡导经世致用材料二 熟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末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末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③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有何影响?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顾炎武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这一呼唤体现了顾炎武的哪一思想主张?背景:针对明代读书人沉缅于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 。体现:经世致用。(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理在气中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尽天地间,无不是气(器),即无不是理也” “气者理之依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之即古水……” ——王夫之《读通鉴论》 4.王夫之----具有唯物思想(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考察引起的。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3)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王夫之《思问录 内篇》材料四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道德观: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批判“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五“大贾富民,国之司命也”经济观:工商皆本思想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理在气中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二)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思想:思想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之风
社会:市民阶层扩大和世俗化倾向 (1)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3)经济:工商皆本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4)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三)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文学艺术---小说与戏曲
(一)发展的概况
(二)明清小说内容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
1.反映了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2.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三)发展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前期文学形式提供了基础
3.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产生了新的反思
4.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