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1.背景:
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临时中央负责任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005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国民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红军是如何应对?
你支持谁?
执意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改去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为什么?
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室内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2、会议解决了党中央领导人的什么错误?
3、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有何变化?
4、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独立领导
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本内容和中共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把下列内容重新排序,填写到对应的方框当中。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重走长征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8.6万人
?
0.6万人
长征,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7年10月,埃德加?斯诺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书中,斯诺把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合作探究二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说明原因)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抗洪抢险一线,人民子弟兵筑起“钢铁”长城
抗震救灾一角,挽救生命,点燃希望
消防官兵奋不顾身,逆火而行
维和官兵,远离家乡,维护世界和平
“长征五号”进驻外太空,开辟新世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
练一练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是指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D
练一练
2、“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练一练
3、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
D
练一练
4、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