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第二课时 洋流
【明确考点】
洋流的概念、分类及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洋流及分布规律自主学习1.洋流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____作______运动的现象。2.洋流的形成因素:________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________及________力能改变洋流的方向。3.洋流的分类(1)按水温状况寒流:从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的海区的洋流。暖流:从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的海区的洋流。(2)按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分为____流、____流和____流三种类型;4.洋流的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向:北半球__时针,南半球__时针。性质:大洋东部为____,西部为____。(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流向:__时针。性质:大洋东部为__流,西部为__流。(3)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全球性的环流________。(4)北印度洋海区受____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合作探究读教材图2-3-7“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如何?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2)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东西两侧洋流性质有何差异?(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4)结合图2—3--6说明北赤道洋暖流的形成原因? 典例剖析例 在世界洋流模式图中,A、B、C、D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大洋环流。读图解答:(1)环流 、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2)环流 、 流经大陆西岸时应为寒流。(3)在环流B的 都是形成大渔场的理想海区。假如该图为大西洋,此处应是 渔场。(4)假如该图为大西洋,环流B的西部洋流名称是 ;环流C的南部洋流名称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大洋洋流模式图的识记和理解能力。B、C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C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环流BC在大洋的东岸是由高纬流向低纬,属于寒流,在大洋的西岸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属暖流。A、D属于分布在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环流AD在大洋的东岸是由低纬流向高纬,属暖流;在大洋东岸是由高纬流向低纬,属寒流。假如该图在大西洋上,西北部的纽芬兰渔场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的交汇处。环流C南部是西风作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答案:(1)B D (2)B C (3)西北 纽芬兰 (4)墨西哥湾暖流 西风漂流变式训练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二:洋流的地理意义自主学习1.对全球热量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的____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________。2.对气候影响(1)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____、____的作用。(2)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____、____的作用。3.对海洋生物影响(1)__________及有上升流分布的海区,多形成著名的渔场。(2)世界主要渔场:______渔场、______渔场、____渔场、秘鲁渔场。4.对航海影响:顺洋流航行,____快;逆洋流航行相反。5.对海洋环境影响:加快____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合作探究1.位于56 N亚欧大陆东西部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2.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3.欧洲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多采取三角航程。出程:由欧洲西部沿海港口至几内亚湾沿岸,依靠东北信风,顺加那利寒流南下;归程:从非洲几内亚湾,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美洲,再顺北大西洋暖流和中纬西风返回欧洲。试评述其合理性。 典例剖析例 冬季,一艘货轮从俄罗斯北部唯一的不冻港启航,沿欧亚航线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至印度洋,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到上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港A的名称是 ,该海港位于北极圈内,却成为不冻港,原因是 。(2)穿过英吉利海峡时风急浪高,货船颠簸摇晃,主要是受到 风的影响,船在地中海行驶常会遇到下雨天气,这是因为 。(3)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风平浪静,这是因为新加坡地处 气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风力较小。过了台湾海峡,看到上海东南的海面上矗立着高高的钻井平台,这是因为东海 蕴藏着油气资源,这里开采的天然气已输往上海浦东地区。解析:第(1)题:俄罗斯北部惟一的不冻港是摩尔曼斯克港,其位于北极圈内,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温度偏高,成为不冻港。第(2)题:英吉利海峡附近终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地中海沿岸在冬季时受西风带南移的影响,此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第(3)题: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东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上,这两点都是基础知识的记忆。答案:(1)摩尔曼斯克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2)西 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3)赤道低 大陆架
【思维拓展】
洋流的形成因素与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此外,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规律性,以及地转偏力和海陆轮廓的影响,全球形成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两大洋流系统,如下图。
由于海陆轮廓和季风的影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局部海区与上图有一定的差异,下图为世界洋流实际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总结出全球洋流分布如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热带、副热带海区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向与各自半球的反气旋一致;大洋东为寒流,西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为暖流,西为寒流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流动,冬季相反
南半球40 ~60 海区 形成西风漂流;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流动;性质为寒流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向低纬 D.由低纬向高纬
2.成因与上升流有关的世界著名大渔场是 ( )
A.北海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3.当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 ( )
A.北半球为冬季 B.南半球为冬季
C.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 D.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
4.上升流是近海水域,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补充而产生的。因此,上升流发育最充分的区域是 ( )
A. 赤道南北两侧的大陆西岸 B. 赤道南北两侧的大陆东岸
C.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 D. 中纬度大陆东部
5.以下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 )
6.一艘海轮从广州出航,经日本名古屋,横渡北太平洋,到达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船是( )
A.一直顺水航行 B.先逆水,后顺水航行
C.一直逆水航行 D.先顺水,后逆水航行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8.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二、综合题
9.根据下图,利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0C以下。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在图中,用“⑧”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4)泰坦尼克号首航没有进入北极海区,使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海域的
10.下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
(1) 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 。
(2) 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间隔为5°,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为20°,判断A点的纬度位置为 。
? (3) 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的名称;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 洋流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洋流及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
(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相反
(2)大洋的东侧是寒流,西侧是暖流
(3)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为暖流,西为寒流
(4)是由东北信风吹拂而成
变式训练
C
知识点二:洋流的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
1.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原因是东部受寒流影响,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
2.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郑和是为了利用季风洋流。
3.由于当时用于贩奴的航船是帆船,对风向和洋流向的依赖性很强,所以欧洲的奴隶贸易,多采取三角航程。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D 6.A 7.C 8.C
二、综合题
9.(1)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圣约翰 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2)标在圣约翰斯偏北海域 有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相交汇。
(3)受石油污染的海水会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达北美洲东海岸,使污染范围扩大。
(4)拉布拉多寒流将高纬海区的冰山漂流南下。
10.(1) 寒流 (2) 南纬25°(或25°S) (3) 秘鲁寒流 减温减湿,对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起了一定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