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课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二)
【明确考点】
掌握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认识人口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自主学习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 。其中,地区间 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 、 、 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人口迁移是各种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2.人口移动的效应人口移动的效应包括 和社会经济效应,而社会经济效应又包括 和 效应、经济效应和 效应。⑴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是指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 ,并对合理利用 、提高经济收入、保护 等产生积极作用;大量迁入人口必然会对 和 产生深刻影响。⑵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是指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 的进步以及 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 、 的融合与 、 的交流。社会经济效应含义举例促进了种族、___的融合建立起一批以_____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 促进了______的发展使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发展①落后的美洲经过世界各地移民的长期开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②西欧战后经济的繁荣、中东石油生产国经济的崛起与外籍劳工迁入关系很大促进了_____的交流、融合与发展随着国家人口移动,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际人口移动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①中华饮食文化“走向世界”②巴西成为“人种大熔炉”问题探究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各是什么?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 典例剖析(2006年江苏地理)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双选题)(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思路解析:第(1)题将表中各年龄段人口相加即可知道:该市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数,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远大于其它年龄段人数;这些人口的迁入最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可能来自周围或其它农村地区 从表中并不能看出该市原有人口年龄结构,因此D项的比较无依据。第(2)题,迁入的青壮年人口加剧了就业压力,但也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答案:(1)BC (2)CD变式训练(2004年江苏卷)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判断1—3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 A.16.7% B.14.3% C.0.9% D.1.2%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自我评价】
1.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战争因素 C.气候因素 D.土地因素
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改变 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经济布局的改变
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
B、人口迁移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迁出地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一般都会加剧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破坏
D、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
A.当地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 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5~6题。
5.阶段③处于( )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
6.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
读下图,完成7~8题。
7.上图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面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壤盐渍化 C.文化教育发达 D.老龄化
8.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的是
A.交通不便 B.国家政策 C.气候干旱 D.地形崎岖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工程,其淹没涉及范围之广、淹没损失之大、移民数量之多,在国内外建设史上是空前的。据1992年统计,三峡按正常蓄水位方案,库区淹没涉及21个县,需要移民84万,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到2009年工程建成,共需动迁113万人。所以有人说,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于移民,为此,国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来解决移民问题:城镇新建、农村移民的后靠安置、鼓励农民自愿外迁安置等等。试根据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回答9~11题。
9.根据实际判断分析,三峡移民的主要原因属于
A.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 B.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
C.人口迁移的社会文化因素 D.人口迁移的生态环境因素
10.三峡移民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峡移民是改革开放以后普遍的国内人口迁移现象
B.三峡移民的安置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影响不大
C.从实际情况考虑,三峡农民绝大多数能够以国家为重,能做到自愿外迁
D.三峡移民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11.从另一角度来考虑,三峡移民会成为迁出的受益者,下列说法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从三峡的建设中受益,可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从国家的政策中受益,得到一定的赔偿以及到达适宜的生存环境可以稳定发展
C.当地调整了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建设高产稳产高效的农业,使移民的收入稳定 提高
D.移民的生活更安逸,不会存在一点的社会经济压力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能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一般不会产生种族、民族、宗教上的矛盾
B.人口迁移对迁出国来说,减轻了人口压力,增加了许多侨汇收入,不会给迁出国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入国来说,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有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D.一般来说,由于战争、灾荒、贫穷、逃难所形成的国际难民不属于移民活动
13、下表为广州市人口迁移统计表,根据所学人口迁移知识,认真分析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广州市人口迁移统计表
项目年份 迁入 (万人) 迁出 (万人) 总迁移 (‰) 净迁移 (‰)
迁入人数 迁入率 迁出人数 迁出率 总迁移人数 总迁移率 净迁移人数 净迁移率
1962 74.75 21.16 93.01 26.32 167.76 47.48 -18.26 -5.16
1980 91.45 17.64 82.09 15.83 173.54 33.47 9.36 1.81
1985 100.10 17.82 84.90 15.12 185.00 32.94 15.20 2.70
1990 94.39 15.38 77.07 12.56 171.46 27.94 17.32 2.82
1995 108.09 16.04 89.74 13.31 197.83 29.35 18.35 2.73
1999 107.68 14.94 89.13 12.37 196.81 27.31 18.55 2.57
(1)分析该表发现,1962~1999年广州市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 ,造成该变化的原因是 。
(2)根据该图,选区净迁移率为指标作出广州人口迁移变化统计柱状图。
(3)根据柱状图来看,1962~1999年广州市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是 ,造成该变化的原因是 。
(4)从广州的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中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的流向是 。
14.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第三课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二)
知识点三:
问题探究:1、“推力”主要指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期、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拉力”主要指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2、(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的吸引力。(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等因素常常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5)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变式练习:1、A 2、C 3、D
自我评价
1、解析: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A
2、解析: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D
3、解析: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答案:D
4、解析: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城市。
答案:C
5、解析:根据个阶段人口迁移量的特点可判断:阶段①到④依次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答案:C
6、解析:③④阶段为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C
7、解析: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即为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
答案:D
8、解析: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最大中间阻力是国家政策。
答案:B
9、解析:三峡移民是国家为了建设三峡工程而动员人民外迁,应该属于政治因素。
答案:B
10、解析: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是普遍的国内人口迁移现象;三峡移民的安置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影响很大,影响工程的成败;从实际情况考虑,三峡农民绝大多数习惯了自身生活的环境,习惯了养成已久的生活方式,是不愿意外迁的;三峡移民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D
11、解析:三峡移民外迁,到了新的生存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压力,比如就业、教育等等问题。
答案:D
12、解析:关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A选项中,移民造成新的种族、民族、宗教矛盾是必然的;B选项,移民对迁出国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迁往他国的人口多是青壮年或有一技之长者,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者,引起人才外流或减少劳动力资源,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答案:C
13.答案:(1)人口迁移规模一直在增加 改革开放后,我国户口制度的放宽,使得人们自由迁移频率加大;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落后地区人口因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而到广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愿意出行等因素(根据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2)略
(3)广州市人口净迁移率由迅速升高到略有下降 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快、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使得迁入人口规模不断加大,而迁入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4)由落后地区向发达的地区迁移
14、(1)人口老龄化 B (2)B (3)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城乡和地区间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巨大差别 (4)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加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状况;增加城市就业难度等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