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
学生准备: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方格纸、直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完成学情检测卡,并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的计算结果,讨论拼成的图形的区别。
(1)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的计算结果。
方法一 /
周长:(4+1)×2=10(厘米)
方法二 /
周长:2×4=8(厘米)
(2)讨论两个图形的区别,全班交流。
区别一 方法一拼成的是长方形,方法二拼成的是正方形。
区别二 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2厘米。
2.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的拼图完成得非常好,周长计算得也十分准确,尤其是我们发现用同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两个图形,不仅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使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最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拼图、计算周长和比较不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理解,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教材86页例5)
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汇报交流。
数学信息:要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1.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拼一拼,或者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提示: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再进行操作。
2.课件展示学生的拼图结果,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拼法。
拼法一 /
拼法二 /
拼法三 /
3.算一算你拼成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全班交流。(大屏幕对应每个图形,展示算式)
拼法一 (1+16)×2=34(分米)
拼法二 (2+8)×2=20(分米)
拼法三 4×4=16(分米)
4.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三个图形形状与周长的不同,全班交流。
区别一 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都是长方形,第三个图形是正方形。
区别二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最长,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1.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卡。
2.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课堂活动卡上的数据,思考、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发现一 这三个图形的长越来越短,宽越来越长。
发现二 长与宽的差越来越小。
发现三 周长也越来越短。
4.总结规律:用相同个数的正方形拼图,拼成图形的长与宽的差越小,周长就越短。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合作交流、比较探究等形式,找到解决“用相同个数的正方形怎样拼图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问题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87页4题。
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使贴的花边最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8页9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拼法一 /
周长:(1+16)×2=34(分米)
拼法二 /
周长:(2+8)×2=20(分米)
拼法三 /
周长:4×4=16(分米)
发现规律:拼成图形的长与宽的差越小,所拼成的图形的周长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