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学 校:兴庆区回民一小
教 师: 杨 小 艳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60—6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有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学生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的“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具体操作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看视频,仔细观察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图片上的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熊猫姐弟俩分竹笋这一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分竹笋,初步认识“平均分”
(1)指导学生用小棒代替竹笋帮助熊猫姐弟俩分一分。
(2)指明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多种分法对比,引出平均分的含义,进行板书。
(4)按“平均分”的分法再分一分。
(5)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任意分的过程,充分体验任意分的实际意义。在表述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语言模型,在对比中体会平均分的实际含义,在判断中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2、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
小组合作,用12根小棒代替12个桃子分一分。
活动要求:
①4人一组,用学具在作业纸上试着分一分。
②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分法。
(2)小组汇报、交流、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一人分、一人说分的过程。
(3)教师小结4种分的方式,突出相同点,启发学生确定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不同方式,了解不同分法下结果的一致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的实际含义,通过对比,优化平均分的方式,为后续平均分的学习做铺垫。】
3.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把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能分给几只?
学生用16根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
指明学生汇报、交流分法和分的结果,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变换平均分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再次感知平均分的实际含义,体会“同样多”的意思,为后续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做铺垫。】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
(1)把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 )根。
(2)10个樱桃,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2、圈一圈,填一填。
(1)8块蛋糕,每2块装一盒,可以装( )盒。
(2)18块糖。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 )袋。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和“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四、畅谈收获
今天的森林宴会,同学们在帮助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