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命题人:石莉群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A.60°S,60°E
B.60°S,60°W
C.40°S,40°E
D.60°N,60°E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1小时20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3.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某人的生日是9月9日,他想在一年内连续过两个生日,下列做法哪个能实现
A.在东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B.在西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C.在西12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D.在东12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5.当全球为同一个日期时,北京时间为
A.12点 B.19点 C.20点 D.21点
读下图,完成6-7题。
6.假设该地温度变化受地形影响,则该地地形及走向为
A.山地 东北—西南走向 B.谷地 东北—西南走向
C.山地 西北—东南走向 D.谷地 西北—东南走向
7.A地和B地的高差为
A.667m B.700m C.730m D.800m
8.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一些黑颜色的斑点
B.黑子多少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1年
C.耀斑爆发持续时间长,释放能量大
D.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9.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10.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完成11—13题。
11.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1月 B.60°7月 C. 60° 1月 D. 30°7月
12.当公转速度为N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处于雨季
13.6月22日,处于M点纬度的天文爱好者在当地正午12时观测太阳黑子活动情况,此时天文望远镜镜筒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A.83.5° B. 53.5° C. 36.5° D. 16.5°
14.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
15.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地核之间
16.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洋流的运动
17.下列有关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喷出岩 B.属于沉积岩
C.是常见的造岩矿物 D.属于侵入岩
18.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A.岩石是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
B.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C.一类岩石中只有一种矿物
D.各类岩石都是由矿物聚集而成,各类岩石成因相同
19.下列岩石与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B.变质岩—板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C.岩浆岩(火山岩)—花岗岩、大理岩
D.花岗岩(侵入岩)—岩浆岩、火山岩
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1.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甲图表示的是某海滨地区陆地与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23.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24—26题。
24.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
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
25.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
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
方向是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26.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③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④空气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甲、乙两图,完成27—29题。
27.图甲所示时期
A.罗马正值炎热干燥天气 B.正值悉尼的夏季
C.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D.北太平洋等温线向南弯曲
28.有关图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①的数值大于② B.等温线①的数值小于②
C.图示区域为海洋 D.不能确定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29.图甲所示季节,图乙中处于多雨的是
A.M地 B.N地 C.P、Q地 D.Q地
下列甲图为“局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乙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分布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图Ⅰ地气温和降水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3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图表示甲图中Ⅱ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B.A图表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A图表示气候类型的形成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C图表示的气候类型为甲图中的Ⅲ地的典型气候
读北半球甲、乙两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32—33题。
3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3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34—36题。
34.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
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km
35.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热量增加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6.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读塔里木盆地图,完成37—39题。
37.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为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3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 B.“之” 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39.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40—42题。
40.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20mm B.450mm C.650mm D.400mm
41.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mm,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42.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完成43—45题。
43.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少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煤炭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44.“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生物能”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
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45.目前对生物能源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利用玉米、高粱等为原料研制乙醇汽油;用油菜籽作为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等。适宜发展这两种生物质能源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 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46.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季风活动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47.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48—50题。
48.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49.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50.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二.综合题(50分)
51.(7分)读下图,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3885km的某地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经度),
(纬度)。
(2)A地此日昼长约 小时,日出时间是
(该地区时)。
(3)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
(4)此时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
范围 (大或小)。
(5)在图上用阴影画出夜半球的范围。
52.(7分)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
53.(11分)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① ,
② ,③ ,④ 。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其方向是 。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
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54.(9分)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
(2)图中虚线(a、b、c)附近容易形成冷锋的是 ,b处的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 。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判断理由是
。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做出的天气预报不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为阴雨天气 B.塔里木盆地吹东北风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5)若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华北平原有可能出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
55.(16分)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F
(2)图中各自然带中, 和
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
的气候类型不同; 和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图中A、B所处纬度大致相同,但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
。(4)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 规律;E→G→F→G→C反映了自然带的 规律。
(5)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原因是 。
(6)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 (填字母),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 。
陕西省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卷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二.综合题(50分)
51.(7分)(1) (经度), (纬度)。
(2) 小时, (该地区时)。
(3) (4) (大或小)。
(5)在图上用阴影画出夜半球的范围。
52.(7分)(1)甲 乙 、
丙 处
原因是
(2)
53.(11分)(1)① ②
③ ④
(2)
(3)
(4) 半球
理由是: 。
54.(9分)(1)
(2)
(3)
(4) (5)
55.(16分)
(1)A B
C D
F
(2)
(3)
(4)
(5) ;
(6)
陕西省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A
C
C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D
C
B
D
B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A
D
C
B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D
B
A
B
D
D
C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B
A
D
C
A
A
A
B
C
二.综合题(50分)
51.(7分)(1)100°E 13°N (2)16 4时20分 (3)26° (4)小 (5)图略
52.(7分)(1)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2)④ ②
53.(11分)(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摩擦力
(2)垂直 由高压指向低压 (3)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成一夹角 北 风向向右偏
54.(9分)(1)高 晴朗 (2)c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3)② ②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D (5)寒潮 沙尘暴
55.(16分)(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2)C E F G (3)A、B两地气候类型不同,分别形成与其水热状况相应植被、土壤,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4)纬度 干湿度 (5)受千岛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6)D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缺失陆地w本试卷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提供,需要更多试卷、课件、教案和学案,请登录21世纪教育网。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