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9 08: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1.观 潮最新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2思考3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奇观?2.钱塘江大潮在来去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作者采用哪些手法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4.作者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奇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朗读课文5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朗读课文读准字音yì屹áng昂dùn顿yán盐dǐng鼎fèi沸hào浩bēng崩zhèn震guàn贯shà霎yú余写准字形cháojùdīkuòlǒnɡzhàopànɡǔn写准字形dùnzhújiànyóubēnɡzhènyú若隐若现:
浩浩荡荡: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人群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形容人声喧闹。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音
极大。本文指风和浪的声音很大。词语解释10第1部分(第1段)
开篇点题,总述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部分(第2自然段)
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翘首以盼的场面。
第3部分(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4部分(第5自然段)
写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1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在全文中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自古以来”“天下奇观”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12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第二自然段:修辞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13 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卧”字形象地展现了钱塘江的姿态,突出了钱塘江的宽阔和潮来前的平静。不能换作“横贯”,“贯”一般表示线状物,而偌大的江面用“贯”则显然欠妥。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14 “人山人海”说明观潮人数之多,“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观潮者热情高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都被钱塘江大潮所吸引的情形,从侧面烘托出钱塘潮之奇。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5第三自然段:①②③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16 用“闷雷滚动”比喻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未见潮形,先闻潮声,暗示了钱塘江潮气势宏大。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为什么将江潮说成“一条白线”呢?17 “一条白线”形象地描绘出江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形态。18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四自然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19 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巧妙地运用连环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方法点拨:连环喻20 连环喻是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事物的几个方面,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手法。 (1)要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 (2)要根据本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喻体。 (3)要精心选择比喻的种类。 例:21 人工湖像 像镶嵌在公园的正中央。平静的湖面犹如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倒映其中,人工湖好似 。一块碧玉一面镜子一幅美丽的水彩画22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第五自然段: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你从“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23 “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这两个词写出了潮头过后余波依旧气势宏大,更能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钱塘江大潮的“奇”表现在:(1)潮声宏大凸显“奇”。大潮初来时,声音好像“闷雷滚动”;后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潮头过后,“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从声音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钱塘江潮之声威。(2)潮势雄壮突出“奇”。刚开始,浪潮像一条白线,横贯江面;后来,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潮过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水“涨了两丈来高”。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24细读品味 钱塘江大潮声音由“江面很平静”,到“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到“风号浪吼”,到“恢复了平静”,声音由弱变强再到弱;形状由“一条白线”到“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势由“宽阔”的江面“横卧”在眼前,到“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到“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钱塘江大潮在来去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5 作者一方面运用“好像闷雷滚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比喻的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的声音和形状,另一方面通过描写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作者采用哪些手法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26 本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作者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奇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7 作者用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比喻由远而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来比喻江满发出的声音。作者这样写十分具体、形象。即使你没去过那里,也仿佛看到了响声巨大、声势浩大、壮现的钱塘江大潮。作者在写大潮的声音和样子时,用了许多比喻。他是怎么打比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829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会朗读:.....注:↗表示声调微升; ↘表示声调略降;/表示停顿比较停顿比较短;.表示重音。....................................30 农历八月十八,作者到海宁市盐官镇观看“天下第一奇观”——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江面很平静,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之后大潮涌来,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潮头过后,余波奔腾,江水大涨,好久才恢复平静。课文主旨31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写作手法:32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观潮潮来之前江面平静总:分:潮来 时潮来之后薄雾笼罩万马奔腾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余波汹涌壮观宁静气势雄伟 江潮奇特 赞美之情33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主题解说34 观潮来,变化万千,气势磅礴;看潮去,余波汹涌,漫天卷地。正所谓:钱塘江潮甲天下,海宁大潮冠钱塘。阅读本文,我们惊叹于钱塘江大潮的奇丽与壮美,为之震撼,为之沉醉。同时,我们更为祖国能拥有如此奇观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感悟心语谢谢!本节到此结束!好老师资源库 www.hlszy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