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9 11: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13~16课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垦的土地的主人是 ( )
A. 领主 B. 垦殖者 C. 农民 D. 国王
2.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 垦殖运动的开展 B. 租地农场建立
C. 土地集中经营 D. 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3.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是哪一生产关系的体现 ( )
A. 封建主义 B. 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 D. 重商主义
4. 英国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变化。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由此可知,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 )
A. 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
B. 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C. 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
D. 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
5.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下列景象属于“不同”的是 ( )
A. 技术进步的庄园 B. 教会与国王的合作
C. 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D. 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
6.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纱幕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
A. 最早进行文艺复兴 B. 地处欧洲海上贸易中心
C. 古代罗马文化遗产丰富 D. 聚集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7. “文艺复兴”原是一个法文词语,意为“再生”。从其历史内涵看,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获得了再生的是 ( )
A. 西欧文学艺术 B. 资产阶级人文主义
C. 古希腊—罗马文明 D.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8.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巨人”是 ( )
A. 查理大帝 B. 亚里士多德 C. 德谟克利特 D. 达﹒芬奇
9. 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中讲述了一个个风趣幽默的故事;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壁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上述作品 ( )
A. 强调写意抒情 B. 宣传宗教神权
C. 维护专制王权 D. 弘扬人文主义
10. 15世纪后半期,阻碍传统的地中海贸易路线,迫使欧洲航海家探寻通往东方新航路的是 ( )
A. 东罗马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蒙古帝国 D. 俄罗斯帝国
11. 《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全球化1.0”初期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 ( )
A. 葡萄牙、西班牙 B.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12. 某航海家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不是饼干,而是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这可能是下列哪支船队的航行记录 ( )
A. 迪亚士船队 B. 达﹒伽马船队 C. 哥伦布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13. 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来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新航路的开辟证实地圆之说
B. 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 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D.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14. 16世纪至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 × × ”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 三角贸易的开展 B. 欧洲的殖民扩张
C. 西罗马帝国灭亡 D. 文艺复兴的开展
15.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 )
A. 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 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 罗马帝国的扩张范围 D. 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二、辨析改错(8分)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中世纪后期,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封建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改正:
【 】(2)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改正:
【 】(3)1492年,哥伦布横渡太平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改正:
【 】(4)1588年,法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改变了海战的模式。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摆脱领主的人身束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材料二 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
材料三 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和范围,
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1)材料一反映了11世纪以后,西欧庄园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租地农场建立的原因。(2分)其产品如何处理?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工场手工业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2分)你认为上述变化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二 如下图:
(2)上图历史人物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骄傲,思想的引领者。他们宣扬的思想潮流是什么? (2分)这一思想有何积极影响? (2分)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3)“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请举两例予以说明。(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共同之处。(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不断发生变化.安徽合肥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以“近代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图现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路线是 (填写相应字母序号)。(1分)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分)将上述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为同一个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的名称是什么? (2分)
【探究历史】
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新大陆后,即把旧大陆的大量农具和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柑桔、柠檬、甜瓜及各种蔬菜种子源源运进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木薯、可可、奎宁和橡胶也陆续传入旧大陆。尤其是玉米和土豆,在旧大陆起了重大作用.工业革命的实现使旧大陆人口猛增,因此,高产的玉米和土豆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食之一。
———摘编自孙家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
【感悟历史】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上述内容的认识。(2分)
参 考 答 案
1. B 2. C 3. B 4. C 5. D 6. A 7. C 8. D 9. D 10. B 11. A 12. D 13. B 14. B 15. D
16. (1)× (1分)将“封建化”改为“资本主义化”。(1分)
(2)√ (2分)
(3)× (1分)将“太平洋”改为“大西洋”。(1分)
(4)× (1分)将“法国”改为“英国”。(1分)
17. (1)农奴获得对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权和人身自由,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2分)
(2)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任意2点即可,2分)产品推向市场,商品化程度提高。(2分)
(3)雇佣劳动关系和范围扩大;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任意1点即可,2分)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2分)
18. (1)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提高,生活方式城市化。(2分)
(2)人文主义。(2分)打破了封建神学思想对人们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3)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其他符合条件亦可,2分)相同点: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19. (1)A (1分)三角贸易。(1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观点:物品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2 分)论述: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良种马、香料、瓜果以及乐舞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推动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物品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文化发展。(2分)(其他观点如:物品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航行促进了新、旧大陆间的物质交流。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朝着全球化趋势发展。(其他言之成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