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2课时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 工业地域的形成自主学习工业联系的方式: 、 和 。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的影响:(1)有利:充分利用 ,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可以扩大总体 ,降低,提高利润,获得 。 (2)不利: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原料、燃料不足等问题,同时产生环境问题。3、工业分散(1)条件:现代___ ___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______ 的迅速发展。(2)表现:工业化后期,___ ___多表现为分散,即向___ ___较落后的地区扩散。 4、工业地域:由于_____ _和____ __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便形成____ __、__ _ 的工业地域。图表导读 1、读教材图3—2—4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钢铁厂存在生产联系的工厂有哪些?(2)这些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读教材图3—2—5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找出在一个空间范围内,集中分着哪些企业?(2)这些工厂之间有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集聚在一起分布?3、读教材图3—2—6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示意图,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工业地带集中分布在什么地方?(2)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工业布局发生了什么变化?(3)由这种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合作探究1. 如何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关系?2.我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工厂之间的工业联系主要表现为哪一种?3.摩托罗拉公司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的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布世界各地? 典例感悟例1:﹙08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解析:第(1)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关联图的逻辑推理能力。首先看明白图中箭头的含义,再结合三个工厂之间的物质联系进行判断。a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就可排除盐场的可能性,结合选项即可确定a工厂为电厂,其废渣、废水可作为建材厂和海水淡化站的原料;b与太阳辐射直接关联,可确定为盐场;盐场的副产品又可作为化工厂的原料,可确定c为化工厂。第(2)题,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B,A选项中的“废气”没有得到利用,C选项中建材厂和盐场没有物质关联性,D选项中化工厂的废弃物排出了系统之外。第(3)题,晋南、粤北、闽西三地都不临海,没有盐场,也不可能有海水淡化项目,冀东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盐场众多。答案:(1).C (2).B (3).C变式训练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在沿海及一些大城市开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据此回答1--2题。1.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工业联系主要是A.生产上投入一产出的联系 B.消费市场的联系C.单纯的地理空间联系 D.共用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2.关于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确叙述是A.基本不属于工业地域 B.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C.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D.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知识点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表现:(1)工业生产对____ __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___ ___、____ __之间的矛盾突出。(2)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2、解决方法:防治工业生产带来的______ ,成为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内容。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3—2—10“世界主要工业区与环境污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找出世界主要工业区域。(2)由图中可看出,世界上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在什么地方?(3)二者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你赞同吗? 典例感悟例题2:读图,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解析:木材加工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需就近原料产地,图中a附近有用材林,并靠近铁路和河流。但一定要注意用材林的合理开采,杜绝过度砍伐,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答案: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 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变式训练:“排污权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中国四省二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进行了交易。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的有益探索。据此回答1-2题。1.“排污权交易机制”可以使 ( ) A.中国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B.排污量小的企业生产成本将会提高 C.注重环保的企业在交易中可获得更大收益 D.排污量大的企业将获得更大收益2.江苏、上海酸雨危害严重,减轻这一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购买二氧化硫排放权 B.出售二氧化硫排放权 C.减少煤炭等矿物能源的使用量 D.限制工业的发展
【课后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能反映图中①的事例有( )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B.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
C.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的集聚
D.体积小、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集聚
2、关于图中②③④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②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
B.一些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系简单,通过过程③,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如鞍山钢城
C.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厂通过过程④发挥不同地方区位优势,可形成工业分散现象
D. 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⑤,形成了工业重镇
下列图表表示了青岛某音响厂的零件生产厂家的地域分布和零件来源结构,据此回答第3~5题。
3.音响生产需要成百上千的零件,下列零件厂适宜布局在烟台的是
A.塑料外壳厂 B.包装纸箱厂 C.遥控器生产厂 D.机芯厂
4.在烟台布局零件厂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产品价值大 B.产品价值不大 C.产品需劳动力多 D.产品体积大
5.音响厂与零件厂在地域上接近主要不是 为了
A.利用基础设施B.降低能耗 C.减小运费 D.减少成本
下图为某城市钢铁厂生产开展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6-8题
6.影响该钢铁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 B.原料 C.能源 D.市场
7.下列钢铁工业基地符合图示区位选择的是
A.宝钢 B.塔兰托 C.福山 D.攀枝花
8.该钢铁厂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后
A.有利于该地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 B.能源的耗费量减少
C.企业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D.该城市的环境能得以改善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9~10题。
9.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10、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三: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⑴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
⑵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
②
⑶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 ;② 。
⑷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2.(07全国卷Ⅰ)下图为某城市两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 、 工业地域的形成
图表导读
1、(1)包括为钢铁厂提供原料和动力的铁矿企业,煤矿企业,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包括钢铁厂为其提供钢材原料的轮船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油桶制造厂等。
(2)它们与钢铁企业之间形成了工业的产品联系,而这些工业部门之间则形成相互联系、缜互依存的产业链。
2、(1)服装企业、制鞋企业、电器企业等
(2)这些工厂之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却共同利用道路、邮局、医院、学校、饭店、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形成空间上的联系。
3、(1)日本工业地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即主要集中分布在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包括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区,布局日趋饱和。
(2)日本工业布局实现多极化分散,其趋向是:一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周边及其外围内陆地区延伸,沿铁路或公路呈放射状分布;二是原有工业向产品消费地进一步扩展;三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向劳动力资源较充足地区扩展;四是在落后的边远地区建立地方性工业据点。在此设想实施后,催生了很多新工业区。
(3)说明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时,新建企业一般会分散迁出。
合作探究
1.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
2.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处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常集聚在一起,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属于这种类型。
3.这是工业分散现象,主要是因为电子元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运营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等,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
变式训练
1.D 2.C
知识点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图表导读
(1)世界主要工业区域是:欧洲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的工业集中地区,这也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
(2)世界上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为欧洲和北美工业区附近,受污染的水域及河段也大都分布在主要工业区附近或相关地区
(3)二者的分布基本一致。这说明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会破坏环境。
合作探究
1、图解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提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是由于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因此是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的。
变式训练
1.C 2.C
【课后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2 解析:1、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对技术要求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而不是运输量大的.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寻求最优区位,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多是分散开的,体积小、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也是如此。
2、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有两种类型,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工业地域内部复杂的,常会向外扩展形成工业城市,如鞍山钢城;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厂为了寻求最优区位,降低成本,往往可形成工业分散现象;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更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分散现象的发生。
答案:1、A 2、C
3~5解析:烟台距离青岛总厂较远,且属于规模较大、科技较发达的城市,故应生产轻型且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
答案:3.D 4.A 5. B
6~8:由于该城市附近有硫铁矿资源,故该地主要的区位因素是原料。我国除宝钢外的大多数钢铁公司都是资源型的。该公司实行对废气和废渣的回收利用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6.B 7.D 8.D
9~10解析: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陕西榆林地区走过了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和成长阶段,在资源开发初期,主要根据当地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高耗能工业;随着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加剧,人地关系紧张,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走循环经济之路。
答案:9.B 10.D
二、综合题
11.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一问可由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重化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由于资源利用率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十分突出。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山西能源基地要逐步调整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⑴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⑵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加剧
⑶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⑷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能持续发展。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2.解析:第⑴问:首先由设问中的“东部工业区”,寻找做题的线索:工业区的具体位置(城市东南的郊外,城市河流的下游,铁路和公路沿线等)、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再结合文字信息“该地盛行南风”和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的污染类型及其相应的布局原则;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区位条件等地理基础知识,即可判断东部工业区选址是合理的。在说明理由时应注意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交通运输等角度全面地、有层次地加以描述。
第⑵,抓住设问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信息(城市不断扩展)、工业部门信息(焦化厂、水泥厂为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以及地理事实信息(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搬迁呼声越来越大)。再结合图中西部工业区的位置信息(位于城区内),比较容易得出其搬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西部工业区在城市扩展以前的布局是合理的,只是由于城市的发展而变得不合理了。
答案:(1)合理。国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仅次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城市
工业的地域联系
工业联系
工业分散
①
②
③
④
⑤
采煤
洗煤
发电厂
焦化厂
化工厂
(精细化工)
京津唐地区
水泥厂建材厂
煤泥
煤矸石
煤泥
填煤矿塌陷区
合成气、化肥、甲醇等
焦油、工业苯等
硫酸厂硝酸厂
污水处理厂
废气
废水
固体废弃物
工
业
生
产
矛盾突出
对原料的需求 提供资源、能源的能力
工业污染
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 破坏环境
环
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