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第4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第4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9 15: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2、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3、培养认真计算和算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培养检查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过程中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从而得到简便运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说一说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来的数;任何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2.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重温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动脑思考,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情境图。
(1)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中的情境。
(2)想一想: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2.引导学生思考:求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
(1)列加法算式:0+0+0+0+0+0+0=0(个)。
(2)列乘法算式:0×7=0(个)或7×0=0(个)。
3.拓展思考:3个盘子里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是这样的9个盘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1)列式计算:0×3=0,9×0=0。
(2)组内讨论:0×0=?(0×0=0)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乘法算式,总结发现的规律。
4.师生共同归纳: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设计意图:引入教材66页例4的具体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机会,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7页例5。
(1)仔细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04×8)
(3)这道题中的多位数有一个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多位数的中间有0)
2.探究计算方法。
(1)估算一下这道题的结果。
(600×8=4800,应该比4800多一些)
(2)学生尝试计算出这道题的准确得数,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方法一 拆数法。
604=600+4,600×8=4800,4×8=32,
4800+32=4832。
方法二 列竖式计算。
/
多位数中间有0时,如果一位数与多位数个位上的数相乘有进位,那么可以直接将进位的数写在对应的横线下面。
(3)想一想:积十位上的3是怎么得来的?(0×8=0,0加上进位的3等于3)
(4)尝试计算。
/
(5)比较以上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相同点:多位数的中间有0;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后满三十,需要进位,第二个算式个位上的数相乘后不满十,不需要进位)
3.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当一位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不满十不需要进位时,积的十位上用0占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获得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进行探究。通过估算,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发生的错误。通过比较,使学生重点理解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1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8页1、2、3题。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4 0×7=0(个)或7×0=0(个)
答: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0个桃子。
0×3=0 9×0=0 0×0=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例5 604×8=4832(个)
/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