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敌 我
第一至
第四次 1930年至
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前3次)
周恩来、朱德
(第4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第五次
失败
10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分散兵力
冒险进攻
防御保守
1933年
至1934年
请分析材料指出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一、长征的原因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红军歼敌数 领导人
第五次 50万 10万 博古
李德
?
材料: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分兵六路抵御来犯之敌”
——博古、李德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开始: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图为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二、长征的开始和初期状况
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长征途中,红军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至只剩三万多人。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湘江战役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
红军损失过半
(8万多锐减到3万多)
长征初期
你支持谁?
执意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改去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为什么?
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三、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油画)
遵义会议室内景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会前红军面临的局面?会后红军的状况?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四渡赤水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的意义: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
一、长征的胜利
四渡赤水后急行军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敌人。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渡过金沙江的意义: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敌人以机枪、炮兵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红4团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翻过大雪山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
80000?6000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时间
原因
经过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10-1936、10
中央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封锁线
突破湘江
渡过乌江
解放遵义(遵义会议)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过草地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红一、红二、红四1936年10月)
长征胜利的意义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3.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长征意义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瑞金出发
结果:
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堂结构
1.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之后(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2.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右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 ?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
D.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C
C
课堂检测
3、遵义会议后,红军化被动为主动的首次重大军事行动是(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飞夺泸定桥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C
D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百折不挠、永不言败
团结协作、积极乐观
勇往直前、艰苦奋斗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回顾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包含哪些内容?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