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
A.经济繁荣,国家富裕 B.吸取秦亡教训 C.重视发展农业 D.国力强大
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建立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资治通鉴》
4.下面属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打平六国,一统天下 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以下直接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措施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平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载入宗族名册)
D.斗桶、权衡、丈尺
6.通过《史记》有可能查到相关史实的是 ( )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7.下面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处应该填入( )
/
A.秦朝、隋朝、明朝B.商朝、秦朝、三国C.商朝、秦朝、隋朝 D.商朝、隋朝、宋朝
8.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的哪一史事能证明这一点(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斩杀匈奴使者
C.乌孙国派使者来长安 D.西域都护的设置
9.石天禄神兽,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于中原地区。汉朝物品具有中亚地域特征主要得益于( )
A.以德化民的宣传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盐铁官营的推行 D.轻徭薄赋政策的开展
10.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11.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司马迁
12.他是个文采逊于武功的马上皇帝,一个出身于普通农家的青年,靠着三千子弟起家,一路拼杀,灭秦败项,终于一统天下,开创了传承二百余年的王朝基业。他开创的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明朝
13.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下旬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将继续弘扬丝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14.《世纪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思想上独尊一家 D.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15.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因为剥削和压迫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不计其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黄巾起义也在其中。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黄巾起义相同点的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C.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16.丝绸之路被称为对话之路,主要是因为
A.沟通了南方和北方的交通 B.开拓了汉的边疆
C.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1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崩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统一文字 D.刑法严酷
18.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颁行标准衡器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了兼灭六国的进程。以下关于秦灭六国的顺序正确的是
A.韩-赵-魏-楚-燕-齐 B.韩-赵-楚-燕-魏-齐
C.韩-楚-赵-燕-魏-齐 D.韩-楚-赵-燕-齐-魏
20.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如下表。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国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次数
58次
3次
4次
A.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赐地
二、简答题
21.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朝中央政府中设置的三个主要官职分别是什么?
(2)秦朝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3)秦长城是哪位大将负责修建的?当时修建它的目的是什么?
(4)以上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2.西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丝路人”是谁?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宗教是哪一宗教?
三、综合题
2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百家争鸣到一枝独秀,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所说的“儒墨道法”四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给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什么建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24.变革与改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一“管仲相桓公”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该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在当时有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日本的这次改革史称为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有何影响?
(4)这三次变革对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2.D3.B4.D5.C6.D7.B8.D9.B10.B11.B12.B13.A14.B15.C16.D17.C18.C19.A20.D
21.(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圆形方孔半两钱
(3)蒙恬 抵御匈奴的进攻
(4)巩固秦朝的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2.张骞 佛教
23.(1)儒家:孔子或孟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或庄子。法家:韩非子。(各列举一人)
(2)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深远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趋势: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家。
24.(1)春秋时期
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最先确立霸主地位。
(2)商鞅变法
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大化改新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例:坚持改革,与时俱进;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