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一、考纲要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二、课标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给大地-大地给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 。
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重难点确定
学习重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学习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
学习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关系也是学习难点,学生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
四、学习过程
课前思考:(1)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哪个海拔高?那个地区日气温变化大?为什么?
(2)多云白天比晴朗白天气温如何?多云夜晚比晴朗夜晚气温如何?为什么?
课堂学习:
(1) 1、大气的能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穿过 、然后到达 、地面对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 。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a、大气的有选择性吸收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占总辐射的 。)
O3——吸收 水汽、CO2和水气——吸收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b、云层、大尘埃——反射太阳光,云量越多反射越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作用结果。大气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占总辐射的 。
c、空气分子、小尘埃—— 作用,晴朗的天空呈 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 作用。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使大气增温,因此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占总辐射的 。
(3)、大气的保温作用
①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向下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叫 。
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 作用。
②读图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五、课堂板书
六、能力·思维·方法
【例1】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例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 )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
【例3】、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①②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
A.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C.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 D.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例4】、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 ( ) (2000 广东卷)
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大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
【例5】 4.下面是几处少数民族的对话,你认为哪个对(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当然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大气透明度好,水汽又少,晴天多,日照时数也多,太阳辐射最强。”
大气增温然后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增温然后辐射
这就是大气逆辐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