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1《口算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6.1《口算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9 21: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的两种读法。
2、使学生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当选的思考过程,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口算。
3、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质疑引新
1.课件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及游乐项目价格表。
2.引导学生看图及价格表,收集并汇报信息。
3.组内讨论并汇报: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坐碰碰车每人20元,2人需要多少钱?坐旋转木马每人5元,4人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2)组内讨论,尝试列式,然后汇报。
(要解决3人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20或20×3)
(3)摆一摆小棒,想一想:3×20或20×3的结果是多少?
(4)课件展示学生摆小棒图,组长汇报,教师板书:20×3=60(元)或3×
20=60(元)。
(5)各组组长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1:把它看成20+20+20来计算。
生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生3:把20看成2个十,因为2×3=6,所以20×3=60。
(6)小组讨论:为什么可以把20看成2个十呢?
(20里面的2表示2个十,2个十乘3就是6个十,就是60)
(7)引导学生尝试计算200×3,组内汇报,集体交流。
(把200×3看成2个100乘3,就等于6个100,也就是600)
(8)小结算法。
①课件出示习题:
3×7
30×7
300×7
3000×7
(学生集体说得数)
②组织学生讨论:从以上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把整十数、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③师小结: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可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或3×12。
(3)小组内摆一摆小棒,然后讨论怎样计算,并汇报。
(课件出示小棒图)
方法一 因为12×3表示3个12相加,所以12×3=12+12+12=36。
方法二 把12分成10和2,先算3个10是多少,就是10×3=30,再算3个2是多少,就是2×3=6,因为30+6=36,所以12×3=36。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12×4等于多少?
(5)师小结: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时,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再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对比算法﹑研究算理,明确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比较简便。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6=  50×3=  40×4=  70×5=
2×7= 20×7= 200×7= 2000×7=
2.快速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2×4=  11×8=  12×3=  24×2=
31×2=  21×3=  44×2=  32×3=
3.(  )里应填什么数?试着填一填。
160=( )×( )=( )×( )=( )×( )
240=( )×( )=( )×( )=( )×( )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作业
教材58页1、2、3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0×3=60(元)  200×3=600
12×3=36(元)  1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