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22 14: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理: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3)
【目标导航】
学习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学会参与实践,收集资料,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自主学习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背景 是在区域出现人口盲目增长、资源供需 、 恶化、区域发展差异加大等问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和目标 (1)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2)目标:就是在合理利用 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 效益、 效益和 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合作探究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典例感悟 有关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C.是从区域的角度,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D.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析: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而合理利用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答案:C变式训练1.下列不属于区域开发和整治内容的是( )A.区域产业 B.区域可持续发展C.区域存在问题 D.基础资料的搜集
知识点二、活动实例——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自主学习1.确定研究的 。 2.确定研究的主题并搜集资料(1)确定研究的主题:选择研究的主题,一般不要 ,否则就不容易控制,也不容易全面分析。(2)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基础资料的方法很多,例如,查阅相关的书刊、报纸,上网查阅,收看或收听新闻等。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对调查收集来的各种资料首先进行必要的整理、 、 ,选取与自己要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再 、总结、归纳所研究区域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找出存在的问题。4.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存在的问题。5.对比分析和相关借鉴区域综合开发和整治不但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而且需要借鉴其他区域或国外的相关经验。6. 的措施通过对区域总体特征的分析,在对比和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合作探究搜集基础资料的方法很多,具体可分为哪些类型? 典例感悟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问题 B.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C.治理风沙,减少其对东部地区的危害 D.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资源不足,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为缩小东、西经济差距,提出西部大开发策略。答案:D变式训练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2.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3.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思维拓展】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背景是什么?
近300年来,世界人口飞速增长。1800年人口达到10亿,而1987年左右人口达到50亿。人口增长过快,给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大困难,对资源保证和环境质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使有限的资源供应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耕地减少和人口增长使世界粮食问题更为严重,近60个国家粮食严重不足;全球有60%的陆地面临供水不足问题。二战以后,资源开发和消费量高速增长,使矿产和能源日益枯竭和贫化。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如酸雨、水质恶化、噪音、温室效应、生物物种减少、自然资源枯竭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
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国家内部来看,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都已十分明显。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地区差距加大,1/5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发达国家,而4/5的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国家;我国80年代以来,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也开始扩大。引导区域发展从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2)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意义
区域人口盲目增长,资源供需失调,环境恶化,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不但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区域开发与整治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国土开发整治工作,在具体内容方面有共同的特点:①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②综合开发自然资源;③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
【自我评价】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最终目的是 ( )
A.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 B.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
C.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收入 D.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某区域水系和铁路分布图,回答2—4题。
2.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3.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方式比较粗放
4.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 )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c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下面两图中的左图和右图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左图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
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
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8.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探究学习: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奥赛小组的研究案例。
【案例】
研究课题: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
研究思路: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 →→
研究结论:
阶段Ⅱ成果: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三山夹两盆,风力作用大;河流稀少,冰雪孕育;山地牧场,繁花似锦,黄沙漫漫,驼铃叮当。
阶段Ⅲ成果:…………………………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示意图
(1)依据研究阶段Ⅱ成果,请在图中阴影区域选择适当位置填写该研究区域的名称,并写出它属于哪种尺度的区域?
(2)请你推断奥赛地理学习小组得出阶段Ⅱ成果所必需使用的有关地图名称。
(3)依据研究思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帮助该小组完成研究阶段Ⅲ成果。
10.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和甲河相关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甲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此外,春、夏两季雪水补给占有较大比重,试分析其原因。
(2)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请你提出该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为加快经济发展,P城市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为充分利用当地木材、竹子、稻草、麦秸、甘蔗渣、桑树皮、棉秆等原料丰富的优势,某开发商拟在P市郊区选址建设一造纸厂,建厂前要进行实地考察,请你利用所学工业区位等地理知识,帮开发商写出实地考察的内容。
参考答案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
合作探究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
1.D
知识点二、活动实例——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
合作探究
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方面也包括社会经济方面,因此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有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问卷调查等。
变式训练
解析:此题为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高考测试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西部的经济发展、西部与东部经济差异要有所了解。对一个地区来说,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资源不足都可以通过人类劳动进行改造,而改造又主要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所以对经济起制约作用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国家政府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总是有一定的限额,也不可能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进步。再者,缩小东西差距的目的主要是协调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1.A 2.B 3.B
【自我评价】
1.解析: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就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D
2. 解析:图中铁路都布局在支流的汇集处,即河谷地带。
答案:A
3.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判断为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多为瘠薄的红壤,土质粘重,酸性强,单产低。
答案:C
4.解析: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进行综合开发,比如发展立体农业和对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答案:D
5.解析: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虚线为分水岭。
答案:A
6.解析: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西北地区河流经常出现断流,居民点也随着河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7.解析:左图为东北地区,A城市为黑龙江省的大庆市,是依托石油资源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因此,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答案:C
8.解析:从右图可看出,该地适合发展商品粮和林业生产基地。荒地面积虽大,但为了保护环境,国家提出退耕还湿的措施。
答案:D
9.解析:本题为研究性学习题目,以我国新疆地区为例,考察了该地区的区域特征,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省级区域 不同区域指省内区域、省级区域、跨省区域
(2)新疆位置图(中国行政区图)
新疆地形分布图;新疆气候分布图;新疆河流分布图;新疆植被分布图;
(3)优势:①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
②太阳辐射丰富,光照强利于长绒棉、瓜果等农作物生长→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基地;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沙漠化严重。因此,应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土地沙漠化。
10.解析: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区域特征,考察了该区域的发展现状,为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问题和建议。
答案:(1)雨水补给 澜沧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多高山积雪,春夏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多。
(2)西北高东南低(西高东低),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3)合理化建议:山区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坝子(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发展耕作业(种植业);山地落差大,水量丰富,宜发展水电。
注意的问题;山区若植被破坏,易导致水土流失;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严重,宜发生干旱;石灰岩广布,水利建设时应避开地下暗河、溶洞。
(4)实地考察:当地及周边地区市场的需求情况;原料多少及持续利用供应情况;当地交通建设及发展情况,水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及土地成本;劳动力的素质及数量;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情况;环保部门对造纸厂排污水的要求情况。
区域范围区域特征与 区域产业区域 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整治地带重点项目
读图认识什么是不同尺度的区域,确定研究区域
收集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
研究该区域优势、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经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