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 学案(鲁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 学案(鲁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22 14: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 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三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目标导航】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课堂互动】
知识点六、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自主学习1.概念:地球上________、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______。2.意义:能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__ 和______分布,并对各地______和______有重要影响。3.成因:高低纬度间因______,而产生的_____ 差异。4.表现:全球共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其中______个高气压带,______个低气压带。 5,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由于______随季节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2)规律(北半球):______ 北移,______南移。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2—2—11“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气流都是上升的,二者上升的动力是否相同 为什么 (3)低纬地区的高空气流,在流动到南北纬30°附近时,为什么不继续向南北运动而下沉 (4)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5)观察图中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情况一样吗 在同样力的作用下南北半球的风向一样吗 合作探究1.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不是完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同步对应呢 典例感悟例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情况。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A、D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答案:C变式训练 1.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2)一般地说,A地比D地降水_____,原因是__________。(3)C气流来自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和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 和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一年中,受气流C和B地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
知识点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自主学习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2.气压分布: (1)北半球夏季:____带被大陆上的____切断,其中____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____被大陆上的____切断,尤以 ____最为强盛,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分布。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2—2—13“7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和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图2—2—13中,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特点 (2)图2—2—13中,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有几个 低压中心有几个 分布地区各有什么特点 最突出的低压中心是什么 (3)图2—2—14中,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特点 (4)图2—2—14中,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有几个 低压中心有几个 分布地区各有什么特点 最突出的高压中心是什么 (5)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节为什么形成一个个的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合作探究 1.为何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呈明显的块状分布 2.南半球气压基本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例2.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为主要特征。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答案:(1)亚洲高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 东北寒冷干燥变式训练2.下图为“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知识点八、季风环流 自主学习 1.东亚季风: (1)成因:________差异; (2)风向:冬季:____风;夏季: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夏季风:____,2.南亚季风: (1)成因:____和____的季节移动。 (2)风向:冬季:____风;夏季: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夏季风:____图表导读读教材图2—2—15“亚洲季风”,回答下列问题。(1)在1月季风图中,华北地区、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分别是怎样的 (2)在7月季风图中,华北地区、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分别是怎样的 (3)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风是怎样形成的 (4)由图分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成因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 1.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对所影响地区的气温及降水有何影响 2.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的季风现象不如亚洲明显 典例感悟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亚夏季风来自_____;南亚夏季风来自_____;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_____(2)C处夏季既能受到_____季风影响,也能受到_____季风影响,形成_____气候;D处属_____气候,夏季仅能受到_____季风的影响,形成_____季。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答案:(1)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2)东南西南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东南 雨 变式训练 3.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为______季(冬、夏)。(2)在A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3)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______控制(写出气压名称)。(4)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______风。
【思维拓展】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怎样的 季风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了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由于地表大面积的海陆相间分布及其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成块状分布。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一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一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自我评价】
 1.关于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环流不是一种气候现象
B.大气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
C.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和影响作用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D.决定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2.下列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中纬地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不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3.当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时( )
A.我国东北盛行东南季风 B.亚洲大陆形成蒙古高压
C.亚洲高压最为突出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4.下列属于大气环流现象的是( )
A.城郊风 B.季风环流 C.山谷风 D.气旋与反气旋
5.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 )
A.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气候
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地吹向海洋,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
6.当地中海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时 ( )
A.印度受来自陆地的干冷气流控制
B.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C.两极地区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
D.北极附近为极昼区
7.读下边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盛行下沉气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乙处和60*附近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C.①气流代表东北信风带、性质干热
D.②气流代表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
8.关于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之关联的现象中,正确的是( )
A.气压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B.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物体日影方向一致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极昼范围的扩大和缩小方向一致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驯鹿迁徙方向相反
9.下图是地球上风带气压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字母代号写出有关下列风带或气压带的名称:H_______,I____,K____,
(2)在图中表示的北半球中纬环流圈上添画箭头。
(3)图中A~M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中,盛行东南信风的是____,盛行西南风的是____
(4)图中J控制的地区中,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岸。
(5)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随____的移动而移动,4~6月份将向____移动。
10.读下图“北半球气压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实线内气压场和虚线内气压场各自出现的季节和成因。 
(2)7月份亚欧大陆上的气压系统位于图中甲、乙、丙、丁、戊、已的何处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与我国东部降水最密切的气压系统位于图中甲、乙、丙、丁、戊、已的何处 简述该气压系统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参考答案
 第三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课堂互动)
知识点六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图表导读]
(1)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运动,并且只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不同。赤道地区是由于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南北纬60°地区是由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这里相遇形成锋面而上升,是动力原因。
(3)由赤道上空向南北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到南北纬30°附近上空时就偏转成西风,不再继续向南北流动,但低纬气流又不断流过来,便在南北纬30°上空堆积,被迫下沉。
(4)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力成因。而极地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
(5)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情况一样。在同样力的作用下南北半球的风向不同。
[合作探究]
1.有道理 因为英国排放的酸性气体借助西南风影响到挪威。
2.不是。由于大气热量、温度变化的滞后性,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滞后一段时间,因此,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变式训练]
1.(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
知识点七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图表导读]
(1)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基本上是连续的,呈带状分布;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形成高压中心。
(2)2 l 高压在海洋上,低压在陆地上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的分布是连续的,呈带状分布;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冷高压切断,形成低压中心。
(4)2 2 高压中心在陆地上,低压中心在海洋上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5)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合作探究]
1.北半球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海陆气温的差异,进而在海洋和陆地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物理性质比较单一,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小。
[变式训练]
2.B
知识点八 季风环流
[图表导读]
(1)西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2)东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3)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而成。
(4)东亚的冬夏季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 成的。南亚的冬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而夏季的西南季风则是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成。
[合作探究]
1.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
2.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对比显著,而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对比不如东亚明显,因此季风不明显。
[变式训练]
3.(1)夏 (2)应由海吹向陆 (3)亚洲低 (4)西南季
(自我评价)
1.B 2.D 3.A 4.B 5.D 6.D 7.C 8.A
9.(1)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2)略 (3)F J (4)西 (5)太阳直射点 北
10.(1)实线为冬季气压场,虚线为夏季气压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乙处 图中亚欧大陆上的气压系统是甲和乙,而7月份亚欧大陆上是热源,应为热低压,而图中甲是高压,乙为低压 (3)戊处 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主要是源自副热带高压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带来的,副高的位置对我国的降水影响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