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理:2.3《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课时 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二课时 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
【目标导航】
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结合实例体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意义。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环境战略 自主学习1.环境现状 发展不仅指______,还包括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______的共同进步。______和______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环境战略 搞好______,防治______,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______,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之一。合作探究1.绿色GDP的含义是什么 有何研究意义 2.为什么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活动提示1.该水泥厂粉尘污染造成的农业损失是多少 2.想一想,除了导致粮食减产外,水泥厂的生产还可能给当地农民造成哪些损失 典例感悟例1.下列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发展B.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C.只要经济在发展,环境就一定会恶化D.只有经济发展能够解决环境问题 解析:我们所讲的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而且包括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当两者对立时,就会发生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会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只有当两者统一时,经济发展了,人类可以有足够的能力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但是经济发展不是惟一的解决措施,还要依靠科技、教育、公众观念等的发展与转变。 答案:A 变式训练 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A.停止或减轻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的数量C.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二、稳定战略自主学习经济发展是______,发展的核心,他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_____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_____摆在首位;在保证_____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_____,改善_____,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合作探究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我国的稳定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活动提示判断柳林村与梨树村的做法孰对孰错,为什么 典例感悟 1.我国把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之首的原因是( )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②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③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严重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发展经济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把经济发展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是我国稳定我略题重要内容之一。原因:一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应以经济发展为主,兼顾生态和资源保护;二是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意义重大,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又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答案:A变式训练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9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积达2997公顷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漠”o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造成江南水乡大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 ) A.能源结构长期单一 B.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思维拓展】
1.发展和环境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说法对吗
该说法是错误的。它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从产生原因采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就当前世界而言,确实存在着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情况,在这时,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会解决这一问题,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战略及实施原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能得到解决,科技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国家没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空话。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的把经济的稳定发展放在首位,这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稳定战略及实施原因图解如下:
【自我评价】
1.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严重
B.环境污染由农村向城市蔓延
C.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D.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荒漠化
2.促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是 ( )
A.A以前 B.A到C C.C到B D.B以后
4.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
①加强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⑧④ D.⑧④⑤
5.为减少污染,我国在工业发展中应注意 ( ) ·
A.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再加大环保投入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6~8题:
6.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
A.1% B.20% C.19% D.21%
7.该地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8.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9.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
A.发展经济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D.整治生态环境
l 0.图甲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乙是“中国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甲图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甲图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省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3)国家在该区域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______”,该项目的完成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合作探究
1.绿色GDP即从现行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计算公式是:
绿色GDP=现行GDP一自然部分虚数一人文部分虚数。自然部分虚数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生态质量退化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 人文部分虚数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失控造成的损失、疾病造成的损失、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等。研究绿色GDP可以指导人类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绿色GDP的概念,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公众形成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活动提示
1.每年该水泥厂粉尘污染造成的玉米损失为6750x66.67X10%X0.9=40520元,小麦损失为5250X66.67X5%X 1.2=21011元,共计损失40502+21001=61531元。
2.除粮食减产外,还会污染水源和造成固体废弃物堆积占用空间。
变式训练
解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是当今最紧迫的问题。停止或减轻人类的发展, 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的数量,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都是不合理的做法,只有协调人类自身发展(人口再生产)、生产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促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二
合作探究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人点和归宿点。稳定战略:(”鉴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o(2)中国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活动提示
1.首先确定柳林村的做法是错误的,梨树村的做法是正确的,柳林村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先把土地出租挖土,后又填埋垃圾,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土地、水源等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梨树村在已经造成煤矿石堆积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及时通过废物利用,不仅解决了煤矿石占用耕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达到了资源、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变式训练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造成江南水乡大沙漠的根本原因,就是能源缺乏,结构单一,以柴草作为能源。由于人口不断增长,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植被大量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发生沙漠化。
答案: A
自我测评
1.解析: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是以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为主,并且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且生态破坏范围较广,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生态破坏的问题以水土流失、荒漠化为主要特征。
答案:D
2.解析:促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问题及深刻的环境危机。
答案:B
3.解析:污染程度较低的时代从图中主要是A点之前和B点之后,而较理想的时代应该是社会经济大发展并且污染程度较低的时代,所以应该是B点以后。
答案:D
4.解析: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处于C点之后是因为发达国家经历了高污染的阶段,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强并且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达有充足的资金和发达的科技来治理污染和采用新技术来发展经济,并且发达国家现在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发达国家现在的污染水平处于C点之后。
答案:B
5.解析:“先污染后治理”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C
6.解析: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土地的后备部分所占的比例为20%o
答案:B
7.解析:我国江南地区大部分适合林地、草地,而江南人口众多,耕地所占比例较大,在开发的过程中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加上降水较多,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B
8.解析:现阶段解决该地水土流失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答案:B
9.解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方面、资源方面、环境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核心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 力,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和环境。
答案:B
1 0.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贫困地区也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分析相关内容的关联性是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要求掌握其因果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和保护。图中A地区是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B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云南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区。南昆铁路被称为是“八五期间”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该地区地形复杂,交通是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答案:(1)土地沙漠化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云南 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社会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o (3)南昆铁路 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货物流通和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展,商业繁荣,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相关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