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华中学19-20上高一年级历史科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齐”的是哪一类( )
A.功臣????????????B.王室子弟???????????????C.商代贵族????????????D.诸侯
2、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节,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
C.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 D.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4、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和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 )
A.御史大夫、知州 B.剌史、通判
C.刺史、知州 D.御史大夫、通判
5、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7、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 )
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D.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
8、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组成中朝,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
9、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10、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11、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1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3、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14、宋代制定了文官执政的制度,军队不参与政治,军队的元帅亦由文官担任。宋代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限制武将滥用职权 B.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C.保障军事决策正确 D.避免军人干政局面的出现
15、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A.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
C.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
16、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士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西南军务的强化??C.文化交流的强化???D.民族融合的强化
17、“自秦始设翠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8、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19、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20、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21. 1943年1月,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取消英美两国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此同时,“关税协定”权最终也被取缔。与材料中“治外法权”、“关税协定”权相关的战争和条约是( )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2.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
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3. 68.(2016·江苏盐城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9)2015年黄海“丹东一号”沉船经过进一步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在一个圆形瓷盘的正中间发现繁体的“致远”字样(如下图)据此判断该舰舰长应该是爱国将领( )
A.邓世昌????????????????B.丁汝昌?????????????????C.刘步蟾????????????????D.刘永福
24.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随后一系列的战败,使得中国日益背上了天文数字的赔款”。在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单次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数额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25.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
C.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D.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6. 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 )
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D.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
27.“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这一规定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是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B.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D.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8.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特征。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种新特征的是( )
A.创立拜上帝教 B.反对西方国家的侵略
C.《资政新篇》 D.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
29.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30.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32.(15分)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33.(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二 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材料三 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才能,太平天国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1)材料一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4分)
(2)归纳材料二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2分)
历史科第一次阶段考试答案
1——5 ABBBD 6——10 DDBBC 11——15 DBBDD
16——20ACDCC 21——25 ADACB 26-30 CDDAC
31(15分)答案为: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6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3分)
32、(15分)【答案】
(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1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理由: 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3分)
(3)理解:一方面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2分)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4分)
33. (10分)答案 (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4分)
(2)材料认为天京事变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只看到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力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4分)
(3)对杨秀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杨秀清凭借其卓越才能,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杨秀清野心膨胀,压制其他将领,破坏团结,引起内讧,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全盛局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