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学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问卷
考生须知: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燕国自周初受封,“社稷血食(受享祭品)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燕国
A.是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封国 B.由伯禽代表其父周公受封
C.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D.于公元2世纪为秦国所灭
2.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主要设施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和内江两股。”此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井渠 D.灵渠
3.成语“相濡以沫”出自于先秦某思想家的著作。“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该思想流派在政治上主张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下图为汉武帝采纳的有关太学运作的具体方案。据此可得出太学的创办
A.在文化上提升了大一统的水平 B.使地方教育有了统一管理机构
C.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考试选官的制度 D.培养了一批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
5.汉代长安城西市东北部发掘到21座陶窑和不少冶铁铸币遗址,在市西边也发现了陶窑,出土了大量的陶俑。这说明汉代长安城
A.西市是全国手工业品交易中心 B.自然形成了民间手工业集市
C.西市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D.市被政府严格限制交易时间
6.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曰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
众以散。”材料说明当时
A.草市的发展 B.夜市的繁荣 C.官市的管理 D.街市的突破
7.一代名臣颜真卿文武双全,人如其字,刚正威武有气节,最终以死明
志。其书法气势遒劲,对后世影响极大。图1展示的是颜真卿的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8.《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该书中记录有
①指南鱼的制作方法 ②三种火药配方 ③自动爆炸的水雷 ④转轮排字盘工作原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9.维新变法期间,在思想界引起极大震荡,被称为“火山大喷火”的,是康有为撰写的《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
①打着孔子旗号宣扬变法 ②论证了民主共和制的社会潮流
③借用了进化论的观点 ④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0.“辫子车”是上海人一个多世纪的公交“习惯”,长长的辫子搭载在架空电线上,从容驶过一个多世纪。材料中的“辫子车”在中国首先出现于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11.“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本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体现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生主义 ④民主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辛亥革命为实业发展开辟了道路。下表为1894年和1913 年中外产业结构的数据,对数据信息 解释有误的是
年代
合计(万元)
本国资本
外国资本
(万元)
(%)
(万元)
(%)
1894
8952.6
3519.1
39.3
5433.5
60.7%
1913
154095.6
30386.2
19.7
123709.4
80.3%
A.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
C.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条件
D.外国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
13.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尖锐指出,激进的知识分子挖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然后用他们自己也不甚了了的一种西方意识形态填补了这个空隙。这在本质上说明了新文化运动
A.严重的崇洋媚外心理 B.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
C.颠覆民族传统的行为 D.完全照搬西方意识形态
14.《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作出此决定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洛川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5.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大连市金县成立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背景是
A.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B.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C.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启动
16.新中国在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方面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1970年,中国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B.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199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首次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D.1999年,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人
17.“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2年和1997年。这里所说的发生在1992年的思想解放应是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8.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他生活于
A.罗马建城时期 B.罗马共和国晚期 C.罗马帝国晚期 D.文艺复兴时期
19.图2是矗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平门广场的雕塑,以此来纪念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伟大航海家。这位航海家的航海行为
A.开辟了欧亚海上交通新航线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C.证实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0.伏尔泰曾说:“当你睡觉在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这说明伏尔泰主张
A.教皇赋权 B.自然权利说 C.开明专制 D.主权在民
21.1842年,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的请愿书指出:“议会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做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这一请愿运动
A.说明工人阶级成为光荣革命的主力军
B.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C.解决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D.反映出国际工人运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
22.科学理论对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解释下图科学现象所依据的理论
①是万有引力定律 ②能够适用于非惯性系 ③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 ④准确地算出了地球的扁平率
A.① B.③ C.②③ D.①④
23.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立法,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政府
①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 ②对弱势群体提供救济
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④推动建立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某宣言指出:“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表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但是,独立、正义这一边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那一边是不能共处的”。发出该“宣言”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与会各国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落实2030发展议程、环境保护以及反避税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这表明
A.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各国经济发展目标渐趋一致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10分)1954年宪法与现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着手宪法起草工作。宪法在起草中,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确定了人民民主原则,还遵循了社会主义原则,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基本面貌。
——摘编自豆星星《修宪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依据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宪政建设经验”和“新的社会形势”各指什么?指出该宪法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5分)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据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行宪法”颁布后,我国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的成果。(5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其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一旦这项社会公约被违反,每一个人便又回到立约前的权利状态,恢复了生来就有的,但为了社会约定的自由而放弃的天然自由。……人因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一切对其有诱惑力和其所期待的事物的无尽权利。人因社会契约所得到的,是公民自由,以及对其所占有的一切的所有权。
——《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卢梭的政治观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
长征中学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评分标准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D
A
C
C
C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B
C
B
B
B
B
B
21
22
23
24
25
B
C
A
C
C
非选择题
26.(1)宪政建设经验:《共同纲领》的实施;(1分)
新的形势: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分)。
三大政治制度: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每个制度1分)
(2)基本精神: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4分)
成果:村民自治。(1分)
27. (1)主张:设置宰相以辅助皇帝(或罢相使得专制弊端被进一步放大);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分)
原因: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或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2)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人民主权)。(3分)
历史影响: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