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学案(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学案(中图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22 15: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
【考纲及课标要求】
考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点剖析】
【知识要点梳理】
1.要点梳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  
(1)人们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来确定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状态。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 、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们的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有规律地变化。
  (2)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边连续的面,一个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大洋在地下平均6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面叫莫覆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内部圈层及其特征:
名称 深度(千米) 主 要 特 征
地壳 (1)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地 幔 上地幔 (1)自上而下,铁镁含量增加
(2)上部(地下60-250到400千米)有一软流层
(3)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下地幔 (1)铁镁含量继续增加
(2)温度、压力、密度继续增加
(3)呈可塑性固体
地核 外核 (1)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
(2)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接近液体
内核 固体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经典例题分析】
【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莫霍界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例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答案:B
【例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C
【例3】.莫霍界面是(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解析:此题考查了不连续界面的位置,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答案:A
【例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和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
  答案:C
 
【例5】.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解析: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答案:C
 
【例6】.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B
  
【例7】.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解析: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但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
  答案:C
  二、综合题
 【例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E的传播速度慢,并且不能通过外核,应该是横波;F是纵波。从深度上和内部圈层的划分的图上信息可以看出: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C是外核,D是地壳。
  答案:(1)横波纵波(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3)地壳外核 (4)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例9】.读大气垂直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_______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2)在图中填注C-F各层的名称.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3)在上述四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层是______和_____(填字母)
在上述各层中天气复杂多变的是____层,适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有对流现象的是______层和______层.
(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部分主要是在___________层被___________吸收.
60
20
80
120
100
140
40
-100
-50
0
50
100
A
B
温度(℃)
D
E
F
C
高度(千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