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素质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年
级
三年级
学
科
数学
课题
混合运算
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也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
设计理念
会进行整数两步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并会用利用的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上应该比较容易,但在计算上可能会有难度。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
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
重难点
重点:要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
难点:将几个算式改成一个算式。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复习铺垫
二、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
三、巩固练习。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一)口算:(出示准备好的卡片)
(二)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出示学习指南(一)完成学习卡片(一)
出示学习指南(二)完成学习卡片(二)
练一练
?100-76= 393=
58-34= 248=
60×6= 24×2=
27×3=
100-40×2=
4×6+2×7=
30×5-100=
79-40÷4=
(12+24)÷9=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一)师:同学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学以致用,我们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幻灯片展示P70的情景图)
(二)幻灯片出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列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方法和思路。
1.主要会出现两种思路,一种是先算6个保温桶共需多少钱,一种是先算买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共需多少钱。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式,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
2.幻灯片出示蓝灵鼠的问题:你能试着写成一个算是吗?(若有学生直接列成一个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
3.通过幻灯片重点指导三步混合运算的计 算顺序:?65×6+17×6?????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 理清顺序后出示两种算式的计算结果。
幻灯片出示P71“想一想”的内容: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你能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吗?” 展示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65×6-17×6??????(65-17)×6??集体订正时,重点追问三步混合运算65×6-17×6?的计算顺序。
(一)幻灯片出示P71练一练第1题,口答(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运算顺序)。?
(二)出示第2题和第3题,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再集体订正。
熟练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为新知作铺垫。
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学生观察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
自主探究,列式计算。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使学生重点掌握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方法一:65×6=390 方法二: 65+17=82
17×6=102 82×6=492
390+102=492
65×6+17×6 (65+17)×6
=390+102 =82×6
=492 =492
教学反思
?
附:
学习指南(一)
看情境图理解题意,完成学习卡片(一)。
小组交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计算。
学习卡片(一)
计算: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六个班一共要用多少元钱?(一个保温桶65元,一个垃圾桶17元)
学习指南(二)
1、独立完成学习卡片(二)。(建议2分钟)
2、小组交流汇报,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建议3分钟)
3、全班交流汇报。(建议3分钟)
学习卡片(二)
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为“买六个保温桶比买六个垃圾桶多花多少元钱”,该怎样计算?
任务卡片
完成课本71页练一练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