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建塘小学 和崇山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小数的认识与分数的基本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继续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数。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谈话引入大家平时学习需要购买学习用品,购买学习用品时最关心的是物品价格.然后出示自制的六个标价牌 ,让学生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分一分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并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体会平时生活小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挖掘身边的数学的意识,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读、写小数。
从刚才的情景中找出的这些数中,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数,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眼前的数分为小数和分数类.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然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接着指名学生尝试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
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平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是几就读几。(如:3.25读作三点二五)但是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老师虽然做了强调但仍然容易出错,如学生容易将23.50元读作二十三点五十元.课后关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了,我个人认为一是学生受前面已经很熟悉的整数的读法的影响,二可能还跟现在一些物价的实际情况有关,目前像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角的使用也频率也不是很高,导致学生见到50就读五十.
解决了读的问题,开始学习写小数,我先结合整数的写法介绍小数的写法,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写小数,按照教学预设本计划在这一环节补充教师示范写小数,关于学生能够顺利的写小数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思考后我觉得学生会写整数是会写小数的基础,在整数部分后边加上小数点后小数部分是几就写几,再加上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里所写的小数位数并不多,所以学生写起来并不难。
2.理解用“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读黑板上老师出示的标价牌时已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了这些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为使每个学生对用元作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有充分的理解设置了学生独立完成88页的表格,在汇报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的读出表格中的这些小数,并说出这个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对于巩固小数的读法起到及时的巩固作用.
第三部分: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四部分: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四、我的反思:
备这节课,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力求体现初步认识这一教学深度。
我认为在此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前松后紧等问题,就课堂教学和说课中存在的问题还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