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1 认识人民币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1 认识人民币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1 07: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五单元第52-53页的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新教材对《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4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而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能做系统的分类整理。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
1、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前三幅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2、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指名说一说图意,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合理安排零花钱。
课件出示破损的、乱涂乱画的人民币主题图。
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4、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教学评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本环节从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认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有什么特征的?
小组汇报,学生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教学评价:在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2、分一分,理一理
(1)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摆出来,要求学生把人民币分类,摆整齐。同时,同学们可以四人一小组,分一分桌子上的人民币,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2)小组内同学们动手分人民币。
(3)学生汇报。
(4)师生评议,订正,小结:
按质地分:纸币和硬币
按单位分:元分为一类 ,角分在一起 ,分分在一起等等各种分法,让同学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 角 分)。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就要对人民币进行仔细、全面的辨认、区分和归类。通过整理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自主地、情不自禁地对人民币又一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在潜意识里感悟到了各种人民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硬币与纸币)的区别,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6)智慧岛
课件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 )元( )角
( )角( )分
教学评价: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情况下在课堂的20分钟后会出现精力不够集中的现象。教师设计的智慧岛练习充分利用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又一次调动全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了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二)教学例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课件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板书:1角=10分)
3、课件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推出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教学评价: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课件展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人民币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4、智慧岛
课件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6元=( )角
30分=( )角
三、巩固练习
1、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过得真快呀,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第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数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为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人民币,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不仅要认识人民币,还要会用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都有买东西的经验,他们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认识人民币。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些人民币学具,让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地说一说自己都认识哪些人民币,比比谁认得多,认得准。通过让学生给人民币学具分一分、理一理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活动,又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突显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在课堂的20分钟后,往往会出现精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在教学例1和例2后,我设计了一个智慧岛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又一次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了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学生在游戏中不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虽然利用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能采用有效的表扬手段和有效的课堂组织等手段来教学,让学生更专注地学习,会对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