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0 08: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能用放大镜、眼睛等方法观察土壤并做实验记录,了解土壤是由水、空气等多种物质组成。
了解土壤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综合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备:
课件
烧杯、量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铁网、土壤标本等。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土壤,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关于土壤的知识你了解哪些?
学生回答。
是啊,土壤养育了许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她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土壤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激发学生研究土壤的兴趣。)
探究活动:
活动一: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土壤里有什么?
生自由猜想并说出猜想理由。
同学们的想法听起都不错,那有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是猜想是否正确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与实验
是啊,要想验证土壤里有没有同学们说的这些物质,我们还要有更好的方法和更先进的工具。要通过更实际的观察来验证,那如何进行观察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班内交流讨论好的观察计划。
让学生课后观察,在课堂上利用视频多媒体来播放突然的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级内讨论并完善观察计划,可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较好地掌握观察的方法及要点,保证了后面的观察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土壤
为子更好的验证土壤里所含的物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介绍实验器材。)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器材来研究土壤里面所含有的物质呢?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方案,达成以下共识。
和全班同学一起观看土壤中成分检验的实验视频,然后再回答下列这些问题?在实验开始之前说明实中要注意地方.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搅拌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用滴管到上层清液滴在玻璃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1)将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多放入一些土壤,用小木棒将其搅拌,放在一边静置沉降,过一会儿再来观察,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说明土壤里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过程中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冒白烟,有糊味。颜色变浅了,说明水蒸发了,再一次证明土壤里有水;冒白烟,有糊味,说明土壤里有一种能够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腐殖质。(课件介绍腐殖质)
(4)用滴管取烧杯里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用试管夹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可进行演示实验。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无机盐)
师生共同总结: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由多种成分组成,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都是土壤重要的组成成分。(板书: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等)
(设计意图:认识土壤的成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学习过程注意问题层次,通过课件及演示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现象得出结论,教学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活动三: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土壤的成分这样丰富,难怪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土壤就像我们的妈妈,她为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和材料来源。我们能为土壤妈妈做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拓展延伸: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下查阅土壤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四、板书设计:
7、土壤里有什么
水 空气
沙 黏土
腐殖质 无机盐

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