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地理考前十个热点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09年高考地理考前十个热点问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7-23 10: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9年高考地理考前十个热点问题
1.胡锦涛访问沙特及非洲四国
背景材料: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2月10日至12日访问沙特、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此行目的是巩固友谊、深化合作、同迎挑战、共谋发展。在访问中,胡锦涛主席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胡锦涛主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给中国、沙特和非洲经济发展都带来不少困难。作为沙特、非洲的真诚朋友,中国将积极支持各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加强合作、共渡难关。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人民都珍视同非洲的传统友谊,始终视非洲人民为完全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全天候朋友,同非洲人民永做好兄弟、好伙伴!
知识链接:
1、西亚是“五湖四海之地”,沙特等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向西是巴尔干和苏伊士运河,向南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向东是阿富汗,可以随时进入中亚,掌握中亚的丰富的资源,向北是高加索地区,也有丰富的石油。
2、非洲大陆赤道横贯中部。这样的经纬度位置使非洲东西、南北最大长度相差无几,扩大了海距,增强了非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从南北所跨纬度看有五分之四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太阳能两次直射,昼夜长短差别小;除高山地区外,无温带、寒带气候,全属热带(占93%)和亚热带(占6.6%)气候,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热带大陆;而且赤道横贯大陆中部,自赤道至大陆南北两端距离相差很小,形成了非洲地理景观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色。非洲大陆东、南、西三面为海洋所环绕,东距大洋洲、南距南极洲、西离南美洲都比较远,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14公里),东北有一宽120公里的苏伊士地峡与亚洲相连,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生物以及民族、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与亚欧大陆有密切联系,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北非受亚欧影响最大,开发也早。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大大缩短了西欧与东亚间的航程,交通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但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船只,仍需绕经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非洲大陆的轮廓好象亚欧大陆向南伸出的一个大三角形,由短底边在北的梯形和一个顶点在南的三角形拼合而成,北宽南窄。这就为形成世界上最大沙漠提供了空间条件,并扩大了东北信风控制的范围,再加上东北信风来自亚洲陆地,更加深了非洲北部的大陆性和干热特征。非洲的水平轮廓比较单调,海岸线平直、陡峻,缺少海湾、半岛和岛屿,减弱了海洋的影响,使非洲成为一个干热的大陆;又因缺少天然良港,对非洲内外联系都有不利影响。
试题设计:
1.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2月10日到2月17日对亚非五国(沙特阿拉伯、马里、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塞舌尔)进行正式访问,读胡锦涛访问亚非五国线路图及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题目要求,完成(1)~(3)题:
(1)非洲气候具有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三个显著特征,试分别分析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12分)
(2)从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角度分析胡锦涛主席访问的亚非五个国家与中国存在的经济联系。(8分)
参考答案:
1.(8分)
(1)气温高:非洲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辐射强;(4分)干燥地区广: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面积大,降水稀少,干燥;(4分)气候类型南北对称:赤道横贯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相等,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4分)
(2)资源: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坦桑尼亚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进口国。
资金:我国为非洲几个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技术:中国科学技术比这几个国家发达,为非洲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市场:非洲是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2.神七飞天与四大航天基地
知识背景
四川西昌: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总之西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是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
甘肃酒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它位于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山西太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海南文昌: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约北纬19度19分0秒,东经109度48分0秒,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现在正在改扩建,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预计5年后将发射首颗卫星,文昌纬度低,之所以要在海南文昌建设发射场,是因为海南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在文昌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从文昌发射的火箭,其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
试题设计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中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太空出舱,五星红旗首次被挥舞在太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热切关注着这一航天盛事,有一群留学生是在日落时收看实况直播的,他们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纽约(74°W)
B.东京(139°44′E)
C.惠灵顿(174°46′E)
D.伦敦(0°07′W)
2. 当“神七”飞船遨游太空时,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图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 当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
C.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区正忙于小麦播种
D.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
4. 航天员翟志刚所穿的舱外航天服由我国自主研制,其外层防护材料具有的功能包括:
①防高辐射 ②抗失重 ③防骤冷、骤热 ④防紫外线 ⑤抗高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3.2009年4月1日全国铁路调图
知识背景:2009年4月1日起,全国铁路再次调图,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合武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合武、合宁客运专线构成了长三角与中南区域的最短路径,二是石太客运专线开通运营。石太客运专线构成连接西部与华北的快捷运输通道。
这次调图有五个变化:
一是旅客运输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动车组开行范围明显扩大。
三是客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主要城市间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压缩。
五是运输效率有新的提高。
试题精编
铁路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承担着大宗货物的运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不断修建,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开工了石太、郑西、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读四条高速铁路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高速铁路修建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A.全球经济危机,需要拉动内需
B.缓解原有铁路运输的压力
C.密切联系两地的经济联系
D.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
2.郑西高速铁路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主要原因
A.节约土地资源 B.节约资金
C.沿线沟壑纵横 D.保证安全
4.沼泽地的开发与保护
沼泽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所以人们把其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如果失去沼泽地就等于使“地球之肾”丧失功能,后果将不堪设想。
潘塔纳尔保护区位于巴西中部地区,面积达 2500 万公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栖息着 1000 多种动物,其中包括 650 种鸟类、 230 种鱼类、 95 种哺乳动物、 167 种爬行动物和 35 种两栖类动物,而且有不少是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
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群,湿地、稀树草原、亚马孙和大西洋雨林 4 种在南美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并存。此外,这里分布着大量河流、湖泊和被水淹没或部分淹没的平原。由于潘塔纳尔沼泽地自然条件特殊,生物种类繁多, 2000 年 11 月,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同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自然遗产名单。
潘塔纳尔沼泽地位于总面积达 60 万平方公里的巴拉圭盆地,其中 36 . 3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巴西境内,主要分布在巴西中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和南马托格罗索州的 87 个城市。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潘塔纳尔沼泽地的植物破坏总面积达到 17%, 整个巴拉圭盆地的森林破坏面积已经达到 45% 。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高原地带,当地政府允许大量开垦土地,主要用来种植大豆;二是在平原地带,大量发展畜牧业,造成大量植物被毁。桑德罗说,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因为大量的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比如雨量减少、河流水位下降甚至干涸等。
试题思路设计
1. 沼泽地的类型
2. 沼泽的开发与保护
3. 沼泽地的资源类型
4. 沼泽地的治理措施
5.西藏的生态建设
  知识背景:
西藏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干扰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五十多年来,西藏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据最新监测结果,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仍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浓度介于每立方米193―268之间。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生状态。
――农业生产和开发注重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同步进行。西藏农业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产出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为此,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把改善农业的生态水平作为农业生产和开发积极追求的目标,西藏注重通过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来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政府帮助农民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撂荒式的“白色休耕”等不利于保持水土的耕种习惯,实行粮草轮作等生物手段,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涵养能力。在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推广农田林网化,降低风沙对土壤的侵蚀。同时国家投入巨资在西藏先后建设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始终注意土地开发与改善生态相结合,做到土地面积的扩大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进行。
  ――择优选择工业项目,加强污染防治。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技术改造进行工业污染治理,二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严格整顿。按照“上大关小”的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加强对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
――重视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口密集区域人类生存环境。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历来是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保证大气环境质量,西藏在城镇中积极推广使用无污染能源,积极利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初步形成了以水能为主、多能互补的能源建设利用格局,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特色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特色产业,一直是西藏加快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西藏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交通一直是制约西藏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修建青藏铁路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夙愿,不仅是加强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推动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西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而且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与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严密的论证,分别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并进行了认真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要求,确定了项目建设“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生态环境评价的结果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为了保护好沿线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12亿元,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
  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法,仅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就为此专门设置了累计13公里的桥梁。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各车站,取暖使用以电能、太阳能、风能为主的环保型能源。
试题设计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5分)
(2)简述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4分)
(3)本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列举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其成因。(6分)
参考答案
(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3000mm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逐渐深入。(3分)
(2)城市沿河谷分布。(1分)原因:(青藏高原具高寒特征)河谷地区相对地势低平、水源丰富、热量条件较好。(3分)
(3)(任答以下两类;能源各1分,原因各2分,共6分)
地热资源: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太阳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
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巨大。
相关问题思考
1、如何理解青藏铁路建设“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2、简述从柴达木盆地到拉萨油气管道建设的环境意义。
3、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4、分析“以桥代路”的环境作用
5、分析“西藏的江南”形成的条件
6.资源枯竭性城市转型
知识背景:
按照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划分的标准,目前中国共有118座依托开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22个省(自治区),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约有各类50多座矿城的资源处于衰减状态,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目前如新疆克拉玛依、山东枣庄、山西大同、甘肃白银、黑龙江大庆、河南平顶山、四川攀枝花、辽宁阜新、吉林辽源等城市均面临如何转型的考验。
1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困境
  1.1 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1.2 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该类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资源开采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缺乏自主运营的空间。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高度的单一性,或者称为非均衡性。资源型产业既是主导产业,又是支柱产业,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性很大,造成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功能不全,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
  1.4 矿业城市在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上矛盾突出。矿业企业创造的利税地方城市留成很低,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本末倒置、功能错位的状况。
  因此,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为了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 http: / / www. / ),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困扰,进行经济转型是必要的。
   2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式
  2.1 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
  资源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利润率很低,资源的消耗使城市的积累能力弱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强烈依赖又导致在市场分工中只生产初级产品,产业结构产生不断低级化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接续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的产业链优势,而且把利润转移到关联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
  2.2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正确发挥城市政策对需求结构的引导作用,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巩固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改组改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时注意的问题 ( http: / / www. / )
  3.1 必须结合本地优势选择产业项目,进而完成产业转型
  在经济转型的时候,应该切实的想到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将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并能迅速转化为市场优势,从而发挥优势资源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可盲目的上一些脱离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项目。
  3.2 在现有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转型路径模式
  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科学定位与本地区的发展阶段,当城市发展处于资源开采的中后期,即此时资源产业仍是本城市的优势产业,为避免未来发展的风险而采取主动转型时,应采用产业延伸模式即枣庄模式;当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本身处于资源开采的枯竭期,已经将资源上的优势丧失殆尽时,为了本城市的发展,应放弃原有产业,即采用产业更新的阜新模式;当发展阶段处于资源开采晚期,但资源并没有完全枯竭,但已经不是本城市的优势产业了,宜采用复合转型的辽源模式。
试题设计
1.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
2. 资源枯竭性城市经济转型的方式
3.资源枯竭性城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7.南海问题
知识背景:
1.菲律宾邻海基线法案
2.重要的战略地位
(1)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包括附近海域面积达70万平方千米。 南沙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 其南部东部和西部的外缘地区,如曾母盆地,礼乐沙盆地等都蕴藏油气资源,具备相当的商业开采价值。
(2)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国际航道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 又位于越南金 兰湾基地和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基地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重大 的战略价值。
同时,多年来,中国台湾当局一直派军队驻守在南沙群岛的最大岛屿太平岛上。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越南金兰湾的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南沙群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月平均温度在25度至29度之间,雨是充沛,岛上灌繁茂,海鸟群集,盛产鸟粪,两栖生物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我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渔场,有浮藻植物155种,浮游动物200多种,贝壳66种,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多种,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地质储量约为35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万安西和北乐滩等十几个盆地,总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气质储量为126至137亿吨。
3.知识迁移
海岛开发(资源分布、重要地位、开发方向)
8.长城问题的思考
中国陆疆的思考(领土重新划界、黑瞎子岛的局部回归)。如何认识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
长城的地理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长城作为领土扩张和防御的军事设施的作用已不复存在,兄弟民族之间的千年干戈已化为玉帛。但是长城在地理上许多界线指标意义仍然存在,它仍然是许多地理事物的敏感地区。正确地认识这些地理指标的意义,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趋势,对科学地制定我国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长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多大风,土地易沙化。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
(2)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绿洲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这些界线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例如,早在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将长城一线作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00斤指标的界限。这里既充分考虑到长城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又考虑到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强行统一。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冬小麦生育所需1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为1500摄氏度左右,越冬最低温为零下22—24摄氏度,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次生盐渍化。
  (3)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为主。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区。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挤牧。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里,见水土条件好,接近农区的草场,往往成为开垦种粮的对象。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少土地因开垦不当,草被破坏,引起大面积的沙化,又不得不弃耕,造成“农业吃牧业、沙子吃农业”的恶性循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长城地带的自然条件虽可发展旱作农业,但产量不稳定,土地易沙化,但却是较好的牧业基地。为了充分发挥长城地带草原牧业优势和少数民族悠久的牧业经验,正确处理农牧矛盾,今后农业生产的发民方向应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试题设计思路
1.长城沿线的自然地理状况
2.长城沿线的地理界线
3.长城沿线的农业生产方式
4.长城沿线的旅游资源分布
5.国土资源坚守的信念
9.冬春干旱
知识背景分析:
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截至昨日(2月6日)8时,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61亿亩,有437万人、21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农业部消息称,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北京、山西、山西、甘肃及江苏8省市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787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0.2%,已追肥面积为419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26.7%。
  据了解,本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国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重旱区达50年一遇。全国共15个省、市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大规模干旱。当前,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正是苗情转化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效期仅为20天,农时已经相当紧迫。据悉,目前麦苗叶片数普遍比常年少1片,小苗、弱苗、黄苗比例增加。夏粮产量将受严重损失。
导致我国大部地区入冬以来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充足的水汽。我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而今冬的大气环流有些异常,造成了孟加拉湾水汽很难输送到我国大陆;二是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为频繁,路径偏东偏北。除东北外,我国大部地区易受西北气流控制,造成了大陆盛行西北干冷气流,湿度条件较差,不易形成降水。随着黄河流域旱情不断加剧,2月6日8时,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再次提高预警级别,发布黄河流域干旱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自1月6日以来,已四次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下泄流量由29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700立方米每秒,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全河水量实时调度,全力以赴支援流域抗旱。
试题设计
材料:据统计,自2008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8成以上。从总体上看,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持续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造成较大影响。完成(1)~(2)题。
(1)①地区为此次特旱及重旱地区,写出①地区包括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此次干旱产生的原因。(10分)
(2)干旱不仅是影响中国的自然灾害,也是世界性灾害,写出解决干旱的具体措施(至少五项)。(10分)
参考答案:
(1)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持续时间长。(10分)
(2)兴修水利工程;选择耐旱作物;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人工增雨作业;跨流域调水;(10分)
10.能源问题与节能减排
知识背景:
材料一:2008年世界石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变化,从高点的147美元一路下滑到不足40美元,石油价格的动荡也反映出经济的动荡趋势。
材料二:我国能源政策思考与对策建议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设定全社会可持续的能源需求目标,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立;重新思考能源结构和发展战略问题,促使我国能源尽快向多样化方向进行调整;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积极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积极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能源合作组织,积极鼓励石油公司加快分享海外油气资源的节奏,扩大分享比例;加强煤炭生产能力建设,统一认识,加快核电、风能等新能源以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一步采用经济手段限制煤炭及高耗能产品的出口。
试题设计: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甲>丁>乙 D.丁<乙<丙<甲
2.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地铁、轻轨 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 ③多建方格状道路 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乙城市所在省区皔优势能源最具开发价值的是: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水能 D.天然气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脉”之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增加,2004年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2010年进口将达到14 500万吨。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用油轮运往广西北海市的线路是
A.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琼州海峡
B.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北部湾
C.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D.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5.针对我国石油进口日益增多的现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应建在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
参考答案:1.B 2.C3.A 4.B5.B
综合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风险。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石油安全”问题,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经验表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圈定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
材料二 读下图
材料三 我国进口原油中的80%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进口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内专家最近提出了从缅甸修一条输油管道到昆明的计划,该路径比我国传统方式通过马六甲海峡至少能减少1200千米的路程,而且要安全得多。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原因是什么?(2分)。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途径:中东、俄罗斯、缅甸等国或地区
①我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需经两个海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②为什么我国比较重视从俄罗斯输入石油?。(2分)
③依据材料三说明,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现行的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具有哪些优势?。(2分)
(4)为确保国家石油安全,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3分)
参考答案
(1) 储量丰富,开发利用难度小
(2)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內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3)①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
②实现石油输入多元化,减少对单一源地的依赖;陆上输入比海上运输更安全;距离我国东北地区较近,该区石油冶炼加工和输送等基础设施完备
③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4)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
图1




拉萨
长 江
河流
城市
年等降水量线(mm)
400
长 江
800
长 江
1600
长 江
3000
长 江
30°
长 江
90°
长 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