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前地理知识点梳理
——基础知识和世界地理部分
考点1:地球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 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三轴椭球体。大小:平均半径(6371km)、极半径(6356km)、赤道半径(6378km),赤道周长(40075km).
地球仪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用N表示,南极用S表示)。
纬线 概念 赤道:在地球仪上,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
②除极点外,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③各纬线不全等长(南北纬对称相等),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最小,为一点
④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特例 赤道:南北半球的界线,即南北纬度的界线
南北回归线:温带与热带的界线,即太阳直射范围的边界
南北极圈:寒带与温带的界线,即极昼极夜范围的边界
纬度 概念:某地纬度,就是该地的地球半径(该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南、北各分作90°,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低纬度: 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经线 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垂直的线
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自成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
③所有经线都等长
④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距离,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并在两极相交
特例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东西经度界线
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东西经分界线
20°W和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经度 概念:某地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
划分: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地球运动 自转 昼夜交替和时区划分
公转 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考点2:地图
地图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注意:两种距离的单位必需统一为厘米)
表示形式 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大小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即分数值大小比较: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
大小与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所画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所画范围越大
方向 一般地图 上北下同,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一般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注记 图例:地图上的各种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各种文字和数字
地图种类 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其他地图 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图、水系图: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
考点3: 世界地理概况
地球表面 陆地 大陆 概念: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 全部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跨南北半球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大洲 概念: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欧洲、北美洲
跨南北半球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
陆地地形 主要类型:山地(>500m)、高原(>500m)、平原(<200m)、丘陵(<500m)、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七大洲地形特征 欧洲、非洲、南极洲 地形比较单一
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 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亚洲 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海洋 四大洋 全在北半球 北冰洋
跨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全在东半球 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底地形 大陆架(深度<200米)、大陆坡、大洋底部(洋盆、海岭—最年轻、海沟—最古老最深处)
海陆变迁和地形变化 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发展为→ 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
海底扩张学说
内外力共同作用,一般情况下内力作用为主
世界居民和政区 居民 人口 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分布 四大稠密区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 平原广大,气候温暖湿润,很早发展农业,现在工交城市发展快
四大稀疏区 苔原、冰原、亚寒带针叶林带 高纬度地区 严寒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湿热
沙漠地带 干旱地区 干旱
高原、山区 地势高 高寒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资源供应不足,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经济发展,造成社会问题。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生产赶不上人的需求,影响住房、就业、教育等的发展。 人口增长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与环境相协调
增长过慢问题 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有问题。造成社会问题。
人种 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 同一人种可属于不同民族同一民族可属于不同人种
民族 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民族
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起源于西亚。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分。有信徒10亿,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各国,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梵蒂冈是天主教中心。
伊斯兰教 起源于西亚,主要圣地有麦加(发源地、穆罕默德出生地)和麦地那(穆罕默德墓地)。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之分。教徒6亿人,主要分布于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其中印尼90%以上信此教,是人口最多的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另两个伊斯兰教大国。中国主要在西北地区,属于逊尼派。
佛教 最古老宗教,起源于古印度(今尼泊尔),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南半岛各国(泰、缅、柬)、斯里兰卡、日本、中国、蒙古等。泰国将之视为国教。
其他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犹太教(以色列)、神道教(日本)
语言 主要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世界第一大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世界第二大语言。
政区 国家 数量 188个 人口十大国:中、印、美、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俄、尼。
分类 ①按政治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②按经济水平分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领土 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的统称
“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世界分区 依据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分区(13个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考点4: 东亚
东亚 位置与范围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主要国家及其主要特征 日本 现代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韩国 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业为主
朝鲜 以农业为主,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中国 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蒙古 畜牧业为主
地形特征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
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
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气候特征 特点 东部沿海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西部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中国西北内陆和蒙古)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海陆距离远近
人口与居民 人口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居民多数属于黄色人种
经济 东西差异显著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
西部 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
日本 自然地理特征 领土组成 由四大岛和北方四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 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业
气候 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海洋性特征
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形 山地丘陵为主(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海岸线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为两大港口)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资源 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发达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条件 有利 丰富的人力资源、科技水平高、海运方便
不利 矿产资源贫乏
工业分布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五大工业区)
农业 农业小型机械化水平高、单产高,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为世界最大渔场,形成原因是因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而形成)
中国与日本贸易关系
考点5:东南亚
东南亚 位置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 “十字路口” 亚洲与大洋洲 之间
印度洋与太平洋
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地形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山岭众多,多火山地震(印尼有“火山国”之称)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大部分
居民 人口稠密,华人众多(新加坡、马来西亚)
经济 农产 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和稻米(请记住代表国家)
矿产 锡(马来西亚) *多分布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石油(印尼和文莱) *多分布于一些岛屿的沿海平原和浅海大陆架(沉积岩分布处)
经济特征 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新加坡 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②天然良港;③民族独立 位置优越(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新兴工业国(记住主要工业部门)
经济发展基础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海运业转口贸易金融业 对外开放———→资金积累 出口加工工业 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高科技工业
不利条件 ①领土狭小;②粮食进口;③资源贫乏;④资金短缺
保护环境、美化城市“花园城市”(市政建设规划周密,布局合理)——→旅游业的发展
考点6:南亚
南亚 位置、范围 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8个国家 3个内陆国 3个临海国 2个岛国
尼泊尔、锡金、不丹 巴、印、孟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 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
中部平原 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冲积平原)
南部高原 德干高原(西高东低)
两大河流 印度河 发源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流经巴基斯坦,注入印度洋的阿拉伯海
恒 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向东南流入孟加拉湾
气候 大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北部山地为高山气候 马尔代夫为热带雨林气候
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易造成涝灾
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风力太弱,易造成旱灾
印度 人口、面积 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文明古国
农业 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国土一半为耕地),主要农产品有水稻(面积世界第一)、小麦、黄麻(产量世界第一)、棉花、茶叶(产量世界第一)、甘蔗等推广先进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产品产量提高,粮食基本自给。
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矿产资源 煤、铁、锰丰富(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东北部)。
主要工业部门 原有工业部门:采矿业与纺织业(棉纺与麻纺)新兴工业部门: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一定规模
新兴工业 核能、电子(班加罗尔为中心)
城市、海港 新德里 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也是其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 人口最多城市,最大麻纺织工业中心,钢铁工业中心,第二大港口
孟 买 最大港口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 新兴高科技工业中心(印度的“硅谷”)
考点7:中亚
中亚 位置、范围 位置 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
范围 中亚五国(五个内陆国),其中三个为我国的陆上邻国
地形 以丘陵平原为主,主要平原为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河湖 多风流河(湖) 内流河 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 额尔齐斯河为唯一外流河(发源于中国、流入北冰洋)
内流湖 里海和咸海
居民 多民族国家,多信仰伊斯兰教
经济 农业 灌溉农业,小麦与棉花(第三大产棉基地,次于中国和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称“白金之国”
牧业 养羊为主(细毛羊)、紫羔皮
工业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纺织
城市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和经济中心,中亚最大城市(人口最多),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站
阿拉木图 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独联体成立地址(总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首都。
代表国家 哈萨克斯坦 世界最大内陆国 面积270万km2,为世界最大内陆国,也是中亚最大国家。
居民和民族构成 哈萨克人和俄罗斯人为主。地广人稀。
资源和经济 耕地和草原广阔,煤、石油、铁矿、有色金属较丰富。
首都及城市 阿拉木图:位于东南角,为政治、经济、交通中心,轻工业和食品工业较发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独联体成立地址(总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阿斯塔纳:新建首都。
考点8: 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 交通位置 两洋、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
地形 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主要高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高原、阿拉伯高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河谷平原及三角洲平原。
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下。
少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夏季)和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下。
居民 主要为白色人种,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是阿拉伯人(约一半),通用阿拉伯语。
阿拉伯国家 17个(记住非阿拉伯国家8个)。
伊斯兰国家 21个(记住非伊斯兰国家4个)。
宗教 耶路撒冷 位置:巴勒斯坦中部。
三大宗教圣地 伊斯兰教大清真寺、圣殿;犹太教的哭墙;基督教的圣慕教堂。
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
经济 石油 世界最大石油宝库 地位 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最多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分布 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巨大石油带向南北延伸其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联酋为西亚主要产油国和出口国石油输出的路线和主要输往国家:
北非石油 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三国
农业 畜牧业 以游牧业为主,主要畜产品为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紫羔皮、伊朗地毯
灌溉农业 多分布于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绿洲上
埃及 位置 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其领土(地跨亚非两大洲)
尼罗河 概况 (长度、源地、注入海洋):世界第一长河
重要意义 古代:定期泛滥对农业的意义
现代:埃及的人口、城市、耕地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缩短航程8000—10000km
经济 四大支柱 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沙漠古迹)。
著名农产品 长绒棉(传统物产) 条件 ①肥沃的沙性土壤。②便利的灌溉条件。③夏季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无霜。④垦殖历史悠久。
主要城市 开 罗:首都,阿拉伯国家最大城市,也是非洲最大城市亚历山大:地中海沿岸重要海港(最大港口)
考点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置、范围 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4/5。
地形 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和刚果盆地等。东非大裂谷,众多的湖泊,多火山、地震。
气候 特点 炎热多雨;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南北季节相反。
成因 本区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横穿中部。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某20°C以上,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植被 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黄金、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铜矿、铀矿等储量也很多;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世界重要产铜国(世界第二,仅次于智利);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
居民 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黑人占2/3),黑色人种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也有白人,主要是荷兰、英国人的后代,以及阿拉伯人等迁移而来的。
经济 单一产品经济 原因: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后果:资源被掠夺,经济得不到发展,粮食和日用品等依靠进口。形式:以出口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为主。表现:(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3)加工工业更加薄弱。
民族经济发展 措施 ①矿山、很行、企业的国有化运动;②建立民族工业,发展运输业。③重视粮食生产。④与第三世界国家有组织的参加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
民族独立运动 西方殖民主义长期侵入和掠夺。二战前非洲独立国家仅三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二战后许多国家相继独立,本区已全部独立(最后独立国家为纳米比亚,于1990年3月21日独立。同殖民主义和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仍在继续。
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增长快→缺粮→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见下图:
考点10: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 位置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南临黑海,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轮廓 海岸线十分曲折(各大洲中最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湾。
地形 以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山地(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气候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大。
河流 河网密布,水量丰富,缺少长河。
经济 对外贸易和旅游业发达。工业呈“十字型”分布。
英国 领土组成名称 领土组成 大不列颠岛 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组成 共四部分组成,英格兰为中心。
爱尔兰岛东北部
名 称 全称: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西欧岛国 位置 欧洲西北部,与欧洲大陆之间隔英吉利海峡相望。界于北海与大西洋之间。
重要性 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是著名海运国。
英吉利海峡 在英法之间,西通大西洋,东北通北海,是国际重要航道之一。
主要工业 传统工业 工业化最早国家。主要为钢铁、纺织、造船等,多分布在煤铁产地(煤铁复合体型)。
新兴工业 主要为汽车、飞机、电子等,多分布在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工业:多分布在北海沿岸,主要中心为阿伯丁。
其他 贸易构成变 化 农产品 一直需大量进口,主要进口肉类、蔬菜、水果等。
工业品 战前 主要进口棉、毛、木材等工业原料,出口纺织品等制成品。
战后 主要进口机械产品和燃料,山口机械、化工等制成品。
气 候与农业关系 西部多雨区 适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比较发达。
东南少雨区 降水较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较长,种植业多集中于此,小麦、大麦等。
城市化 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全国人口的90%以上住在城市。
伦敦与泰吾士河 伦敦:首都,人口700多万,占全国1/8,为英国政治、金融、工业贸易和交通中心,也是英国最大港口。跨泰吾士河两岸。过去为“雾都”,现已洁净多了。
名胜古迹 大英博物馆,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和大本钟,城北海德公园中有马克思墓。
法国 自然地理环境 位置 西北隔海与英国相望,西临大西洋,东南临地中海,其它三面连接陆地。
地形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平原、丘陵为主,占4/5;东部、南部山地和高原为主,占1/5。北部为巴黎盆地,属于西欧平原。
河流 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气候 较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南部还有地中海气候。
农业发达 有利条件 ①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耕地面积在欧洲西部较大,②温和湿润的气候;③肥沃的土壤;④鼓励农业的政策;⑤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农业状况 ①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②耕地面积、农业产值、小麦产量在欧洲位居前列,是欧洲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供应国之一;③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经营。
资源与经济 资源 主要矿产 铁、铝土、铀储量居欧洲前列,石油与煤严重不足。铁:洛林高原;煤:巴黎盆地以北(里尔);铝土:南部地中海沿岸。
水力 地中海沿岸有丰富水力。
工业 传统工业 东北部为传统工业区。地中海沿岸为炼铝工业:利用铝土和水力资源。
新兴工业 水电工业和核电工业。
工业区 以巴黎为中心的巴黎盆地区为其最重要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为:汽车、飞机、电器、电子、化学、纺织等。
旅游业 巴黎有许多名胜古迹。又是时装与化妆品中心。
首都 巴黎:全国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周围也是全国最大工业和农业中心。
德国 位置 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
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科技 科技力量雄厚
工业 条件:①丰富的煤炭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雄厚的科技力量。部门:机械、化学、采煤、钢铁、纺织城市:柏林、波恩、汉堡、法兰克福 传统工业区:鲁尔区新兴工业区:南部斯图加特、慕尼黑等地
简介欧盟:原称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是欧洲国际性经济组织,成立于1957年,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员国有爱尔兰、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和英国等12国。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该条约1993年11月生效,原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成为国际上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将于2004年再扩大10支队伍。 简介北约: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起先与华约对抗而成立的军事组织,有16个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希腊和德国等。现有19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考点11: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和北亚 范围 欧洲东部 西起波罗的海,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大高加索山。面积占欧洲一半,人口占欧洲的1/4。
北 亚 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它西起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北起北冰洋。南到哈蒙中边界。面积占亚洲的1/4,人口占亚洲的12%,地广人稀。
俄罗斯 位 置 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
地 形 地形平坦,以高原、平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 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河流、湖泊 河流 欧洲部分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亚洲部分 由西到东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北冰洋,均有很长冰期。
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断层陷落而成)。
资 源 矿产: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和第二巴库)、铁矿(库尔斯克)资源丰富森林: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也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工 业 以重工业为主,主要工业区为四个 传统工业区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机械、化学、多种轻工业
以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工业)
农 业 不稳定,需大量进口谷物(四大小麦进口国之一: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
交 通 以铁路为主,形成“一网二线”(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以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为两条主线)。
城 市 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冬季封冻——千岛寒流的作用)。
考点12:北美洲
北美洲 概述 位置 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范围 加拿大、美国及格陵兰岛等。
地形 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 科迪勒拉山系,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多火山、地震
中部平原区 中央大平原(北部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显著,南部为冲积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区 拉布拉多高原(加拿大境内)和阿巴拉契亚山(美国境内)。
河流湖泊 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五大淡水湖群(美洲大陆“地中海”)——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气候 类型多种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缺乏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受地形影响显著。
居民 原当地居民: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最早也是从亚洲经白令海峡迁来的。
外来移民大汇集:欧洲人(白)、非洲人(黑)、亚洲人(中日——黄;印——白)、拉美人(混)。
美国 国土 大陆本土:48个州、一个特区。海外州:阿拉斯加、夏威夷。 星条旗
自然资源 煤(阿巴拉契亚山附近)、铁(五大湖西部)、石油(墨西哥湾沿岸)、森林(温带森林及亚寒带森林)、草原(温带草原)等丰富
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广大、耕地面积广(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为世界第一) ①输出工农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国家。②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国家③进口大于出口④近二十年来在世界经济地位下降。
河湖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灌溉及航运便利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有其他气候
农业特点 ①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③地区生产专业化——农业带;
工业 概况 现代化程度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
三大工业区及主要城市 东北部地区 南 部地区 西 部地区
纽约、芝加哥等 休斯敦 旧金山、洛杉矶
东北部工业发展条件 位 置 历史条件 资源条件 交通条件 农业基础
位于美国东北部,临大西洋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煤、铁资源丰富 湖、河、海水运便利 土壤肥沃农产品丰富
考点13: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 位置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不含美国)。
范围 北部 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南部 南美洲
自然环境 地形 大陆 北部 墨西哥高原
西部 科迪勒拉山系南段(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东部 高原与平原相间排列
岛屿 北部 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最大的岛国,也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南部 智利西海岸及阿根庭东南面海上。火地岛→麦哲伦海峡。
气候 湿热为主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河流域)。
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以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等为主)。
干旱气候区面积较小。
缺乏寒带气候。
南回归线以南温带气候区狭窄。
河流 亚马孙河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巴拿马运河 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自然资源 矿产 石油 有色金属矿
(墨西哥、委内瑞拉近海) 墨西哥高原(银)、巴西高原(铁)、安第斯山区(铜)、(硝石)
水力:主要分布于巴西高原的河流上。
植物:热带雨林(世界最大)和草原(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潘帕斯温带草原)。
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渔业:秘鲁渔场(上升流海域而形成——属于寒水性渔场,经常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居民 人种 混血种人为主(印欧混血和黑白混血种)
语言 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人口分布 人口集中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庭沿海以及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
民族经济 经济支柱 出产初级产品为主,古巴的蔗糖、中美诸国的香蕉、咖啡、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近年来 努力发展现代工业。
农业 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
巴西 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热带雨林危机。 世界首位的农产品:咖啡、甘蔗、香蕉、剑麻。
人口、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
迅速发展的经济:①出产农产品较多;②现代工业发展快。
考点14:大洋洲
大洋洲 概述 地理位置 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居重要地位。
范围 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三大群岛。世界最小洲。
居民 绝大部分是欧洲白人移民后裔,少数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澳大利亚 领土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小岛。
居民 英后裔为主,讲英语。地广人稀。**与加拿大相似。
地形 东部山地 大分水岭(有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于其西侧)。
中部平原 大自流盆地,地势最低处为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 占全国面积一半左右。
气候 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
特有动物 袋鼠、鸸鹋、鸭嘴兽,与其它大陆长期隔离进化缓慢。
人口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广大内陆和西北炎热干燥,东北湿热未开发;东南沿海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
经济 农牧业 出口羊毛、小麦著名→“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混合农业的代表)
工矿业 冶金、机械、化工发展快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煤、铁矿石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城市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工业中心、最大港口)、墨尔本(第二大城市)。***注意所临海洋及气候类型。
考点15: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一洲
)
南极洲 位置 最南的大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环绕,未来联系南半球各大洲的航空中心。经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内,经度跨360度,被三大洋所环绕。海陆位置:太平洋(147°E~67°W);大西洋(67°W~20°E);印度洋(20°E~147°E)
地形 海拔最高,平均2350米以上;
冰层最厚,平均2000米,有“冰雪高原”之称;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文森峰是最高峰,海拔5140米。
气候 特点 酷寒、干燥、烈风。“寒极”与“风库”
原因 纬度高、海拔高、高压控制、冰层反射强、南极环流(洋流)降温减湿。
暖季 11月至次年3月。
资源 淡水 固体冰川(世界最丰富)。
矿产 煤、铁储量丰富。
生物 企鹅、磷虾、鲸、海豹。
考察 各国考察情况。科考的重要意义: (1)其他大洲的矿产和生物资源正在逐步减少,南极洲的资源及其开发将日益显示出极大的重要性。 (2)有利于各有关学科的发展。如对南极古地理和地质学的研究,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南极洲是南半球各大洲的中间基地,弄清楚其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于1985年建成,位于乔治王岛上,临近德雷克海峡,属于大西洋,经纬度位置为:62°13′S,58°55′W,未进南极圈内,属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和中山站(1989年建成,位于印度洋沿岸,进入南极圈内,位于69°S,75°E,属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暖季为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南极条约》主要内容:其利用主要限于和平目的。自然和科研的宝地。
方向判断 ①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北。②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沿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沿地球自转方向,经度逐渐减小的为西经度。③纬度越高,位置越南。
考点16: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关于时间的几个概念区别及求法 名称 概念 计算方法
地方时 把当地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这样定出的时间仅适用于当地,称为地方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0×两地经度差(已知地在未知地以东用“+”,反之用“-”。
时区 规定每隔经度150,划分一个时区,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以00以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又叫中时区),从中时区向东西各分12个时区,东西12区合并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 所求时区=已知经度÷150=商+余数余数>7.50,则时区数=商+1余数<7.50,则时区数=商
区时差 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其区时差就是几。 区时差=已知地时区数±未知地时区数时区同为东或西用“-”,时区一为东另一为西则用“+”。即同区“-”异区“+”。
区时 各地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差(未知地在已知地以东用“+”,反之用“-”)。
关于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西侧 日界线 日界线东侧
经度 东经度 西经度
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钟点 相同 相同
日期 早一天 晚一天
日期变更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减去一天日期加上一天←——————————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
日 本
中 国
服装 石油 煤炭 棉花 水产品 蔬菜
钢材 电子产品
其他工业产品
独立后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区首位
长期殖民统治,农牧业生产落后和单一商品经济
人口问题
滥垦、滥伐、滥牧
沙漠化
环境问题
干旱等
人口增长速度超过
粮食增长速度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保护自然环境
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产生
历史问题
为求生存
粮食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