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7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0 19: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第一课时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位于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这一单元,属于《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这一课。本课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探究液体、固体和气体受冷、受热后体积会发生的变化,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分为两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属于其中的第一课时——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4.STSE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2)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
【学情分析】
在前几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在本单元学生主要研究热胀冷缩、溶解、混合、变色、燃烧等变化现象,《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本单元物质变化的第一课,也是基础课程,它为后面的课程做了铺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创设情境——猜想假设——演示实验——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师生总结”这几个步骤进行,来探究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热水、冷水、烧杯、水槽、锥形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水、醋、冰糖雪梨、酱油、杏仁露、冰红茶、纯牛奶、记录表。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大家都玩过大风车游戏,今天我们在玩一玩,看看大家的反应能力。
游戏过程:
师:大风吹。
全体学生:吹什么?
师:吹“梳辫子的学生”。
梳辫子的学生站起来示意。
……
师:大风吹。
全体学生:吹什么?
师:吹“平时爱喝水的学生”。
平时爱喝水的学生站起来示意。
2.喜欢喝水的同学还挺多,老师也喜欢喝水,但老师喜欢喝温开水。老师在烧开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谁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实验猜想,演示验证
1.下面请你来猜想一下,水遇到了什么样的环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出示猜想提示)
学生猜想,汇报。
我的猜想:水溢出可能是因为……
水壶胀了、里面的空气胀了、水胀了……
2.实验演示
(1)刚才,同学们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猜想,科学的猜想是实验探究的第一步,你们真了不起!
(2)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想,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
出示要求:※ 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 说说这个实验的步骤。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4)学生汇报发现:给平底烧瓶加热,玻璃管里的液柱上升了,说明平底烧瓶里的水的体积膨胀了;再把平底烧瓶放在冷水中,玻璃管里的水柱又下降了,说明平底烧瓶里的水的体积又缩小了。
3.教师小结:
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三、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1.观察老师这个实验,分为几个步骤完成的?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两大步骤
(1)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玻璃管水柱的变化;
(2)再把平底烧瓶放在冷水中,观察玻璃管水柱的变化。
2.设计实验
(1)为了验证结果,我们进行分组实验,因此我们要重新设计实验。
思考:①水可以用什么代替?
②用什么来加热?
(2)学生汇报交流:
①水可以用醋、酱油、冰红茶、酒、牛奶……来代替。
②用炉火、太阳光、蜡烛、火机、热水……来加热。
(3)小结:为了安全,实验起来方便,我们都用热水来加热。
3.分组实验
(1)请各组的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2)出示实验要求:
●小组要分工合作;
●先将试管放入热水后,再放入冷水中;
●仔细观察塑料管中的水柱有什么变化;
●记录员及时把实验现象写在记录表中;
●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开始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观察,记录,交流。)
(4)整理好实验器材。
四、展示交流,评研提升
1. 同学们实验真的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分享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选取2-4组)
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汇报的同学声音一定要响亮,语速一定要适中,让大家听清说的是什么;倾听的同学一定要保持肃静,不明白的及时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2.师生补充,评研结果。
3.总结:
液体(水、醋、酱油、饮料等)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受冷后体积缩小,液体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液体的热胀冷缩。
五、实践应用,归纳总结
1.(出示温度计)这是我们用过的温度计,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吗?
2.出示图片:观察超市里面的这些饮料、矿泉水、啤酒,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这些饮料、矿泉水、啤酒都没有装满呀?
学生汇报:因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温度高,里边的液体就会膨胀,如果塑料瓶中的液体是满的,就会把瓶子涨破。
3.看来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现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用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第一课时
液体的热胀冷缩
????? 受热?? 体积膨胀
液体(水、醋、酱油、饮料)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