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A
B
B
A
B
B
A
B
C
D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C
A
C
B
D
C
A
C
A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1)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2分)三省宰相在政事堂共同议定军国大事;(1分)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1分)
(2)观点:明代内阁官员并无宰相之实权。(2分)史实: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妨碍阁权。(4分,任答两点给满分)
32.(10分)(1)开始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分)
名称:北伐(1分) 地点:汉口、九江(2分)
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或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军的英勇作战;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苏联的援助。(2分,任答两点给满分)
(2)原因: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分)
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分)
军队改编:中国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2分)
33.(10分)(1)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
表现: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分)
(2)成就: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全面修改宪法,82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任举2例即可得2分)
经验教训: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坚持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有力保障。(任答3点即可得3分)
34.(10分)(1)① 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2分)性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②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分) 影响: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建交高潮等,可酌情给分,分值总分不超过4分)
(2)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的影响。(2分)
2019学年第一学期衢州四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到目前,在天一阁珍藏有新老家谱600多种。下列对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
C.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中华民族亲情的感染
2.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下关于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表述正确的有几个
①是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的
②是商朝贵族微子的封地
③是周初封重臣太公望之后所立
④成为深入最东北的一支异性贵族
A. 1 B.2 C.3 D.4
3.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提到:“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统一后,秦始皇为了改变其弊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实行中央集权制 C.确立皇帝制度 ? D.建立监察制度
4.《汉书》卷六《武帝纪》记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里记载的“州”是
A.隶属于道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B.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监察机构
C.设置于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 D.取代汉初封国地位的地方机构
5.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天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为此,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六部 B.设置二府三司
C.废丞相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
6.《至正集》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右图中属于“都省”辖所的是
7.下列选项中与《马关条约》无关的是
A.“台湾一省应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B.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C.“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D.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8.2018年在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甲午沉船“经远舰”,以倒扣的姿态沉没海中,舰身伤痕累累,多处中弹着火。这是继2014年“丹东一号”甲午沉船打捞后又一重大发现。请问下列有关“经远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连庄河海域隶属黄海海域 B. 管带邓世昌以及230多名将士随舰同沉
C.此次战役以日军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 D.体现了爱国官兵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9.1895年5月底,日军大举南下新竹苗栗。这一带是客家人迁台的大本营,民性强悍异常,日军决定以大炮攻击,全面屠杀,客家同胞用他们的血肉写下了一页最悲壮的台湾抗日史。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台湾人民的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B.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日军遭到了黑旗军和义军的伏击
C.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的领导下组成义军进行抗日
D.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10.随着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关内关外的各种政治势力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 ②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
③国民党二十九军的长城抗战 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组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11.下列有关图中所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国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合作的典范
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它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2.二战期间,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仁安羌大捷是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境外取得的首次胜利。将军孙立人率军战胜数倍于己的日军,以客胜主,救出十倍于己的英军,一战成名。之后战无不胜,被称为二战时期歼敌最多的中国将领,有“东方隆美尔”之誉。材料表明①中国是反法西斯的坚定力量 ②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重大战果④国民政府坚持联合抗战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随着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抗战老兵的后代奚红缨表示:我们一直以来要求日本对侵略罪行真诚道歉,并不是揪住历史不放,不是缺少宽宏饶恕的心胸,而是我们不仅要对得起那些死难同胞的亡灵冤魂,更要担负起维护正义、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我们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忘记过去,面对未来 B.牢记教训,以史为鉴
C.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D.牢记历史,友好合作
14.右图是“同盟会的党员证”下列关于该图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的檀香山 ②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③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④该图属于直接史料,对辛亥革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体现了该宪法
A.实行总统制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6.有人说:“100多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下列关于辛亥革历史功绩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 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17.历史图片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右图是“浙江军政府免征当年钱粮的告示”下列对该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该告示应发布于1911年10月10日之后
落款为“黄帝纪元”,包含了反满种族革命的思想
说明浙江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成立军政府
此时已经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来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精神遗产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五四精神 ④延安精神 ⑤红船精神
A. ③①⑤②④ B. ⑤③①②④ C. ③⑤①②④ D. ⑤①③②④
19.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指的是
A.中共二大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表述正确的有
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④
21.毛泽东诗词艺术性地记载了中国革命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A. 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C. 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2.70年前,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新纪元的伟业。下列选项中与此次“伟业”无关的是
A.中心议题是建立新中国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具有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23.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C. 澳门经济特区成立 D.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4.《告台湾同胞书》被视为是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文件,历史上一共发表过五次,右图是最为著名的一次,请问下列选项中有关此次《告台湾同胞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建议海峡两岸实行“三通”
C.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D.同一天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5.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情报部门获悉周恩来将率团出席某次会议,立即制定了几套暗杀计划。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发生爆炸,引发多人遇难。这次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周恩来访问印度 D.周恩来访问苏联
26.1952年日本议员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之邀,来访北京,双方通过会谈正式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1955年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再一次签订了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中美关系的发展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日民间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日关系的进展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7.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日内瓦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周恩来就会议重要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B.此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
C.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28.和平共处五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B.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D.表明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29.“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758号决议的内容。该决议的时间是
A.1971.10 B.1971.3 C.1972.2 D.1972.9
30.国务院《2018年政府工作报》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功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明朝)“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具体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短短的时间内就终结了军阀时代,并控制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以及两广诸省。怎么解释国民党的成功?……有信仰、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苏联专业的军事建议与援助……全国各地的社会群体都对国共合作心怀向往,愿意为国族的事业牺牲自己。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乃自九一八以来,日本侵夺我东四省,淞沪之役,中国东南重要商镇,沦于兵燹;继以热河失守;继于长城各口之役;屠杀焚毁之祸,扩而及于河北;又继之以冀东伪组织之设立;察北匪军之养成;中国领土主权,横被侵削。 ——《国民党自卫抗战声明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军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并指出革命过程中收回英租界的地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军事行动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自卫抗战声明书》发表的直接原因。
为了实现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请写出两党正式合作的标志。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党军队是如何改编的。(4分)
33.(10分)民主政治是工业化时代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中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一:自近代以降,很多仁人志士都满怀热忱,试图在中国实践民主。先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知识分子,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紧接着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果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共的成立将先进的理论与先进的阶级结合起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有了思想武器、阶级基础和政党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后,以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的国家,享有人人平等的民主治国理念深入人心。新中国的成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拉开了序幕,也为全面系统地进行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民主实践探索,加上“两会”的胜利召开推进了民主的建设,新中国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逐步实现了政治秩序的重构,确立了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民主建设的主线,较好地解决了一个新的国家在民主建设方面所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整理自刘焕明《近代中国的民主之路与历史经验》
材料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在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也踏上了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理论,在现实中取得了丰硕的民主成果。在中国民主实践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财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成功实践落实发展的根本保证。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以社会主义法治为前提,社会主义法治以社会主义民主为保障。 ——刘焕明《近代中国的民主之路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初期“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逐步实现了政治秩序重构”的表现。(5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5分)
34.(10分)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遭遇多次波折,但经双方的努力两国关系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时间
中美关系
20世纪初
①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0世纪50、60年代
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
②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20世纪90年代
在90年代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三次大落大起,但依然在跌宕起伏中稳步向前。
——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
(1)根据表格提示填写①的内容,并说明内容①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影响。
填写内容②,并说明内容②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两国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