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1 22: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位数连加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千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千以内数的笔算加法,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时,先启发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自己尝试算出得数,然后小组内或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方法,可以提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对于方法合理、计算正确的同学,教师应予以表扬。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识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是也有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本节课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自主探究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又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算法的优化。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3.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是不是?可是有一些有些地区的小朋友却买不起书,所以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进行了捐书活动,他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爱心,这边有这次捐书情况的统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出示课件,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这里就是两所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首先我们来看建设小学的捐书情况。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
//
预设:建设小学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级捐了95本书。(板书) 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吗?
预设: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一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本?
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板书)
二、 解决问题 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如果会,那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预设:118+104+95=(板书) 提问: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呢? 老师总结学生说出的不同之处,并揭示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连加) 提问:我们先不要计算,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本呢? 学生估计。 提问: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预设:
120+100+100=320
118+104+95
100+100+100=300
提问:估计好了,现在来算算,到底有多少本?好,请大家在草稿本上动手算一算。
师巡视,把同学把不同方法投影,仔细看一看,规范学生的写法,老师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方法。(提醒学生应用题还要写上单位和答)
预设: 118+104+95
= 222+95
= 317(本)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啦?老师带来了一种方法
板书: 118+104+95=317(本)
最后计算的结果和估算比较。
三、巩固提高
提问:小朋友们都很棒,刚刚有说到民族小学也进行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出示民族小学的捐书表格),他们学校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呢? 让学生正确列出算式,估算出结果,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了什么呢?学了新知识,我们要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新知识才不会遗忘。
四、 板书设计
三位数连加
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一年级捐了118本
二年级捐了104本
三年级捐了095本
118+104+95=317(本)
1 18+104+95
= 222+95
= 317(本)

答: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了31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