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子、大学问》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
在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 组成基础上,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自觉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探究目标:
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2、 能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研究生态平衡。
3、能分析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能自己做个生态瓶,并坚持一周的观察,记录。
三、STSE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教学准备:
1、查找生态平衡的图片,文字资料。
2、广口瓶、水草、鱼虾、田螺、沙砾、河水。
教学重点:
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谁知道我们常见的鸟类、昆虫吃什么?
我们常见的植物“吃什么”?
生:积极发言,互相交流。
师:小结:
我们已经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又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植物的尸体。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
(帮助学生建立“生态平衡”的表象概念)
二、新课教学:
(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师:课件播放P53"黑尾鹿与大灰狼"
学生自由阅读
生:交流: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师:课件出示(1)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A.鹿→狼? B.草→鹿→狼 ?C.草←鹿←狼? D.草→狼→鹿(2)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3)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_,后则因植被的______而减少.(4)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能力,因此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
生: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生态平衡的资料。(组织组长交流)
师:出示课件
生交流讨论: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的吗?
生: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2)人类与生态平衡
师: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生态平衡,你们知道人们怎样维护生态平衡的吗?
生: 阅读P54 科学在线
师:出示科学在线的图例部分,鼓励学生根据箭头分析各图片之间的关系。
生:认识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交流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动物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在生态系统中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生:试着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式或生态系统模型。
三、归纳小结: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四、课外作业:
布置任务:准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入:
师:提问: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池塘生态系统是什么样?
二、 学习活动:
(1)做个生态瓶
师: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生讨论: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员组成?
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
师:课件出示生态瓶研究方案
生:自主阅读
交流、汇报
1、七天中,生态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变化
2、学生交流汇报,小结,评价 。
师生讨论:
a. 如果没有光源,生态瓶将会怎样?
b. 田螺在大多数时间是做什么?它对瓶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c. 怎样维持与之相似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2)、阅读资料《美丽的生物圈》
生:阅读《美丽的生物圈》
师:引导思考:
什么是生物圈?
它与生态系统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生:分组讨论:
a. 人与生物圈有着怎样的联系?
b. 某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生物圈和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c. 汇报,交流
三、归纳小结:
生态系统的成员组成有哪些?
生态系统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作业:继续完善、改进自己的生态瓶
板书设计:
小瓶子大学问
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阳光、温度、水、空气
生态瓶中池塘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有:水草、鱼、虾、田螺
消费者有:与、虾、田螺
分解者有:微生物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