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0 11: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
A. 1840年
B. 1856年
C. 1900年
D. 1931年
2.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 丁汝昌
B. 邓世昌
C. 左宝贵
D. 叶志超
3.2012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第67届联大发表讲话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1894年日本通过发动战争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这里的战争和条约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4.“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是戊戌变法哪一政策的结果( )
A. 改革机构,开放言论
B. 兴办企业,奖励发明
C. 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
D. 更新装备,训练新军
5.学校让以“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宣传委员不需要查找下列哪个工业的资料(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汉阳铁厂
6.报载:2013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之际,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下列有关《马关条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签订的时间为1895年
B. 签订的地点在日本的马关
C. 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B. 重视军事而轻经济
C. 没有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没有真正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8.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不包括(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轮船招商局
1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 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 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12.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 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
D. 使中国走向了富强之路
14.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 赵六
B. 李四
C. 王五
D. 张三
1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16.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 福建水师
B. 北洋舰队
C. 南洋舰队
D. 广东水师
17.“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8.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反省之事“虚有其表”的原因是 ( )
A. 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B. 即学习技术,又学习政治制度
C. 只学习政治制度,忽视技术
D. 只学习军事技术,忽视民用工业
19.康有为、梁启超提倡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
A. 推翻封建专制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挽救国家危亡
D. 引进西方学说
20.“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A.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由材料一、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2)这次事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出两个? 这次事件在前后期分别提出什么口号?
(3)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年爱国人士謝缵泰创制的《时局图》
( 3 )根据材料,说出该图反映了什么样的情况。其中图片中“狗”具体指哪个国家?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给奕?的信
材料二: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陆海军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而最主要的是财政困难。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请举一个洋务派“觅制器之器”的例子?在“求富”的口号下,李鸿章创办了哪一著名民用企业?
(2)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你认为“贼”是指谁?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3)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为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
李鸿章说:“中国文官制度比西方好,只是军事武器不如他们……西方人的大炮能攻能守,天下无敌。”后来,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又说:“西方国家国土面积均不超过千里或数百里,可是每年国家的收入都以百万计,主要是收取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人口等税收……中国如果不早点变法,向西方学习,以贫对富,以弱对强,没有不失败的。”
请回答:
(1)根据李鸿章对待西方的态度判断其阶级派别。
(2)文中李鸿章开始的观点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3)后来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依照李鸿章的主张能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目中世界大国在东方集体亮相,组成八国联军,侵入首都北京,据此可知发生在1900年。A选项1840年发生的是鸦片战争,侵略国是英国,B选项1856年发生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英法联军,D选项1931年发生的是日本侵华,侵略国是日本,故排除A、B、C三项,选C。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丁汝昌在黄海战役中没有牺牲;选项 C左宝贵和选项D叶志超都在平壤战役中,与黄海大战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其中就包括钓鱼岛,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故选C。
4.【答案】A
【解析】戊戌变法在1898年开始实行。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不是戊戌变法的内容。“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说明人们争相上书言事,是“改革机构,开放言论”的结果,故选A。
5.【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汉阳铁厂是民用工业,所以答案选择D。。
6.【答案】D
【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7.【答案】A
【解析】在封建制度下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成功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必须改变旧的封建制度。因此答案是A。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自强是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洋务运动是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BCD项中事件的影响均与题干无关,故选A。
9.【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企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所以答案是D。
10.【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所以应选B。
11.【答案】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就是和清政府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所以答案选择B。C项,清政府的腐朽与八国联军侵华不构成任何关系,C错误。A项和D项的内容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择B。
12.【答案】B
【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所以反帝是这一时期的主题,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和工具,所以选B。
13.【答案】D
【解析】A、B、C选项分别叙述的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主张以及代表人物,都是正确的,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故选D。
14.【答案】A
【解析】谭嗣同赴法场指1898年戊戌政变,义和团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报》是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因此张三、李四、王五所说的都有可能。《辛丑条约》中规定东交民巷为外国使馆界,中国人不能居住,赵六所说不可能,答案为A。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内容: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放言论,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等。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1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义和团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与题干描述相符。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8.【答案】A
【解析】已解决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导致失败。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A、B、D不是首要目的,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A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条约还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答案选A。
21.【答案】(1)洋务运动;
(2)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1)由材料中“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信息可知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2)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以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3)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2.【答案】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虎:英国。
【解析】)依据材料的“时局图”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因此,“时局图”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势力范围”的情况;《时局图》中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故代表英国的是虎。
23.【答案】(1)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2)甲午战败;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1)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等。
(2)破产的标志是甲午战争战败,根本原因是只学习西方科技,不学习制度,落后的封建制度并没有变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4.【答案】(1)谭嗣同。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无力回天”。
(3)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诗句和名言判断这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谭嗣同所说的。
(2)回顾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变法的顽固派,但是由于变法力量薄弱,皇帝无实权,顽固派阳奉阴违,阻挠破坏,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袁世凯告密,慈禧、荣禄发动政变等因素,维新变法“无力回天”。
(3)可以有不同看法: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25.【答案】(1)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2)观点:西方武器强于中国。措施:创办军事工业,培养军事人才。
(3)观点: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是其强大的原因。措施:创办民用工业。
(4)不能。他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政治制度的腐朽。
【解析】上述材料反映了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他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文中李鸿章开始的观点是西方武器强于中国。采取的措施:创办军事工业,培养军事人才。后来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认识到西方的经济制度是其强大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创办民用工业。依照李鸿章的主张不能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因为他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政治制度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