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做框架》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五课。本课是在前一阶段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
学情分析
这是一课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设计制作”课,与单纯的制作课存在很大的不同,本课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学生已在前一课认识了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本课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理解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了解斜杆的“推”和“拉”的作用。
发展目标:
1、掌握用三角形加固框架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2、能对框架的系统设计情况进行评估,并找到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的改进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观察图片
师:1、出示框架结构图片,让学生讨论其构造及其功能。
解释框架结构,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梳理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交流。
1、以高压电塔等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具有“高”“稳”等特点,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么高,这么稳。
2、感知三角形在框架中的充分利用,引发对三角形框架特点的思考
二、
经历探究发现问题
1.每组3分钟自制三角形和正方形框架各一个,让学生观察他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提示做框架的技巧)? ?
2.老师PPT与学生交流三角形稳定的奥秘以及如何加固正方形的稳定性。
3、提出如何加固正方形框架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三角形和正方形手倒立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小组讨论加固四边形稳定性的方法。
加固正方形框架并展示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由点到面,学生循着问题,寻找答案,通过观察,产生新的疑问,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探究。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总结应用动手操作
1.教师和学生总结通过探究发现的问题。 ? ?
2.动手应用: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一个正方体底座。
3、讨论加固正方体的稳定性。 ??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加固正方体,看加固后的正方体,那一小组的承重量(科学书)大。 ??
4.教师总结,评选获胜小组。
1.和老师交流,探究发现的问题。 ?
2.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正方体框架。
3讨论如何加固稳定性的方法进行汇报。
3.学生实验,小组比赛.
4.分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及问题
4、通过小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比赛中,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制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四、
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什么地方用到了框架结构?
2、这种结构有什么优点
1、学生讨论交流
2、(通过展示同等材料打捆和做好框架的体积增强感知)
五、
作业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做一个框架结构的简易书架。
板书设计
5.框架结构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越多,稳定性越强
框架结构的优点:能用较少的材料建构巨大的物体,支撑出很大的空间 。?
教学反思
农村的孩子学生对框架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到处能看到框架。框架结构能用较少的材料建构巨大的物体,支撑出很大的空间。用木材,钢筋建造的物体几乎都是框架结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发觉如果要想课堂效果更好,首先要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或图片,认识框架。然后提问:“这些框架结构建筑有什么特点?”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启发他们想象,如果把这些框架结构改成实体的结构会怎样。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框架结构的认识。 学生做实验前,老师要示范,讲清楚实验的步骤,要求。学生做的四边形框架是平面框架,最好把框架不稳定放在桌面上,用手在桌面上推,拉。这样,学生能充分感受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本课教学中,课本用两张图片形象地反应出了一根斜杆在不同的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推力与拉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首先,课本示例,用一根斜杆就可使四边形框架稳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橡皮筋的作用力,一根斜杆,很难稳定住四边形框架,最好的稳定方法是采用两根斜杆,用十字形支撑。这样可以使四边形框架得到最好的稳定效果。 其次,在采用两根斜杆支撑后,讲解每一根斜杆的力量就无法采用现有的实例来做出讲解,因为学生会不知道,或者说会弄糊涂,到底教师讲的是哪一根斜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提问斜杆所起到的作用,仅仅只要求学生回答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而不用具体说明,是推力,还是拉力。这一环节,用课件单独提出,出示与课本相同的图示,让学生具体分析,并说明,为什么是推力或拉力?斜杆推动的或者拉动的到底是哪一根横杆?这样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