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配套7视频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配套7视频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0 11:06:38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是一部悲壮的历史史诗,是红军创造的奇迹、谱写的传奇。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大致的经过、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学生讲述长征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口头表达及展示自我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起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请阅读课本P81页的内容,对长征的原因进行总结。)前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客观:敌强我弱主观:“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第五次“围剿”绝境——退却中被迫转移长征开始 瑞金
1934·10血战湘江血 战 湘 江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8.6万人—3万人遵义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意义: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转折点幼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二、过雪山草地巧渡金沙江 急行军到皎平渡口,用7只
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
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地貌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红4团2连的22名突击队员
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
的铁索夺下桥头。“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朱德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上旬,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翻雪山 过草地行难食难御寒难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长征1会宁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8.6万人
6000人织毛线活
比赛 长征途中的
高原运动会
为期3天长征精神 大无畏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的
集体主义精神;
勇于克服困难的
进取精神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