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以内数的认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以内数的认识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1 22: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1和例2,第3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数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千以内数的意义,了解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知道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会正确数出千以内的数。
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发展数感。
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位数和一千的意义,掌握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三位数
师:同学们,中华慈善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南通。
出示:在博物馆的善道展示屏上,演绎了365个“善”字。
师:这个数谁会读?
生:三百六十五。
师:是啊,这365个“善”字,寓意一年
365天,每天行善,一日一善。
师:(圈出其中的100个“善”字)估计一下,老师大约圈了多少个“善”字?
生1:我估计90个左右。
生2:我估计100个左右。
师:你们的眼力不错,这里有 100个“善”字。365是一个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
【反思】借助于生活经验,学生已有一些认、读三位数的认知基础。所以,从学生熟悉的地方性博物馆中“善道”的情境里,引ft三位数“365”,既让他们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源自现实生活,同时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在 365个“善”字中圈ft 100个,让学生直观感受365与100之间的差异,能为接下来进一步认识三位数做好铺垫。
二、多元建构,认识三位数和一千
认识整百数。
师:(分别呈现一根小棒和一个小正方体)这里的一根小棒或一个小正方体都表示多少?
生:这里的一根小棒表示1,一个小正
方体也表示1。
在1个小正方体下面板书“一”。
师:10个一是多少? 生:10个一是10。
师 :现 在老师将 10根 小棒捆成 1 捆,10个小正方体排成 1排,它们各可以表示多少?
生:它们都表示10。
在1条小正方体下面板书“十”。
师:几个十是1个百? 生:10个十是1个百。
师:(出示一大捆小棒,并连续出示
10条小正方体拼成的一板小正方体)这一
大捆小棒和10条小正方体拼成的一板小正方体表示多少?
生:这一大捆小棒和10条小正方体拼成的一板小正方体都表示一百。
在一板小正方体下面板书“百”。
师:(出示例1中三板方块图,指其中一板方块图)这一板小正方体表示1个百, 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个百?
生:图中一共有3个百。
师: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3个百吗?先想一想,再拨一拨,完成后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拨出的数是多少。同桌学生交流后,一个学生到前面演
示拨300的过程。
师:为什么要在百位上拨3颗珠?
生:因为3个百是3百,百位上的3颗珠就表示3个百。
师:是啊,3个百是3百。
【反思】认识整百数前的复习,突ft了“一”和“十”这两个计数单位,引发学生对“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回忆。接下来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百就是几百”,“百位上有几颗珠就表示几百”,突ft 了本节课的关键,同时帮助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 同的。
认识几百几十几。
师:(出示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板方块、1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方块条以及若干个独立的小正方体)在中华慈善博物馆善道上有三百六十五个善字,你能用这些小正方体表示出三百六十五吗?
生:(边取边介绍)先取3个百,再取6
个十,最后取5个一。
师:你怎样想到这样选的?
生:因为 3个百是三百,6个十是六
十,5个一是五,合起来就是三百六十五。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说一遍。
生:(齐)3个百是三百,6个十是六十, 5个一是五,合起来就是三百六十五。
师:(课件将三百六十五个小正方体改变为三百二十四个小正方体)这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有三百二十四个小正方体,3个百是三百,2个十是二十,4个一是四,合起来就是三百二十四。
师:说得真好!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
师:(结合演示)刚才我们看方块图想到了 324。你还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
生:(到前面操作)在百位上拨3颗珠表示 3个百,在十位上拨 2颗珠表示 2个十,在个位上拨4颗珠表示4个一。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的操作过程。生: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我们已经会用计数器了,在计数器上,百位上3颗珠表示3个百、十位上2 颗珠表示 2个十、个位上 4颗珠表示 4个一,3个百、2个十、4个一合起来就是——
生:(齐)三百二十四。
【反思】从三百六十五开始,通过选择小正方体,由直观的小正方体图过渡到半抽象的计数器,引导学生通过数数和拨珠,逐步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感悟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拾阶而上,逐步抽象。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不仅能提高认识三位数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发展相应的数感。
教学三位数的数数方法。
一十一十地数。
师:(呈现计数器上已拨出的一百六十)谁能说说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生:是一百六十。
师:你们能借助计数器一十一十地
数,从“一百六十”数到“二百”吗? 学生借助计数器,尝试数数。师:现在谁愿意来数一数?
生:(到前面演示,边拨珠边数)一百六十、一百七十、一百八十、一百九十、二百。
当拨到一百九十后,学生在十位上9 颗珠的基础上再添1颗珠,十位上出现了 10颗珠。
师:这位同学这样表示二百。你们有
什么看法?
生1:我的拨法和他一样,十位上原来是9个十,再添1个十是10个十。
生 2:(来到前面,边拨珠演示边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同意。虽然十位上再添1个十是10个十,但十位上“满10”就要向百位“进 1”。不然,十位上继续再添 1个十、2个十,该怎么办呢?
生 3:我同意他的拨珠方法。10个十是 1个百,十位上“满 10”,就应该向百位 “进 1”,就像个位上“满 10”向十位“进 1”一样。
生4:我也认为应该这样。十位满10,就要把十位上的10颗珠拨回去,换成百位上的1颗珠,十位上就能留出位置,重新开 始继续添珠了。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明白应该怎样拨珠了吗?10个十是 1个百,十位上“满 10”,要向百位“进1”,百位上2个珠,表示
2个百,也就是二百。
【反思】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九十后面的数是多少,这是数数的难点之一。教学 时,借助拨珠操作,引发学生的思考:9个十再添1个十,计数器上该怎样拨?所表示的数是多少?针对学生ft现的不同拨珠方法,组织分析、探讨,在思辨中达成共 识:一百九十添上十是二百,要“把十位上的10颗珠拨回去,换成百位上的1颗珠”,从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突破难点,掌握 “一十一十地数”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能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
数,从“一百六十”数到“二百”吗?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拨珠、数数。
生:(边拨珠边说)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一、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三……一百六十九。
师:(学生数到一百六十九后)同学们,先停一停。刚才我们拨到一百六十九时,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有点迟疑,不知该向十位进 1,还是向百位进 1。谁来说一说,现在该向哪一位进1呢?
生1:应该向十位进1,因为10个一是 1个十。
生 2:我来补充——如果个位上满 10向百位进 1,那就是“10个一等于 1个百”了,这是不对的。所以应该向十位进1,一百六十九添上1是一百七十。
师:讲得很清楚,我们继续拨珠数数。
【反思】一个一个地数,一百六十九后
面的数是多少,这也是数数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但学生在认识百以内数时已有“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的知识经验,再结合刚
才进行的“十位满10向百位进1”的讨论, 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组织学生稍作停留,可以帮助部分思维较慢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数的关键环节。
师:想一想,刚才是多少添上1个一是二百?
生:一百九十九添上1个一,是二百。师:(将计数器上的二百回退到一百
九十九)谁再来说一说,在计数器上,一百
九十九添上1,要怎样拨?
生:一百九十九添上1,个位满10,向
十位进1;十位又满10,再向百位进1。百位上2颗珠表示2个百,就是二百。
师:让我们把这个过程互相说一遍。
学生互相说上面的进位过程。
师: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190添上 1个十,是二百;一个一个地数,199添上
1,是二百。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数数,都能
从160数到200。
【反思】从二百中退掉1,再将一百九十九添上1,在“退”与“添”的反复操作中帮助学生深层次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为后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埋下伏笔。
比较辨析,巩固数数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数到二百零三。
学生分组数数,指名演示。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你会一个一个
地数,从二百九十七数到三百零二吗? 生:(齐)会!
学生分组操作,指名演示。
师:还能不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
从三百零二数到三百二十吗?
师:刚才我们一起数出了三个数(整体出示刚才数出来的3个三位数,并配上相应的计数器图)仔细观察这3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同样是2颗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就不一样。
师: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生 1:比如,二百零三中的“二”表示 2 个百,三百零二中的“二”表示2个“一”,三百二十中的“二”表示2个“十”。虽然都是 2颗珠,但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也就不同。
生 2:(来到展示屏前,分别指出第一个数的十位、第二个数的十位、第三个数的个位)我发现这些数位上,连一颗珠都没有。
生3:我发现这些三位数都是由5颗珠拨出来的。
师:是的,5颗珠确实可以拨出不同的三位数,上面只是其中的3个。想象一下, 用5颗珠还可以拨出哪些三位数?
生1:401。
生2:500。
生3:221。
……
师:用6颗珠也可以拨出不同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用6颗珠试着拨一拨。
师:用6颗珠拨出的三位数,一定比5 颗珠拨出的三位数大吗?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不一定!500是用 5颗珠拨出的,105是用 6颗珠拨出的,但是 500就比105大!
师:说得真好!要说明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
【反思】巩固数三位数方法这个环节分几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的数数,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借助计数器数数逐渐过渡到脱离计数器数数,从而提高数数能力。第二层次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和计数器中的珠、数位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直观感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代表的意义不同。第三个层次,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再引导他们想象, 从5颗珠可以拨ft不同的三位数进一步扩展开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认识“一千”。
师:你还想用几颗珠来拨一个三位数呢?想一想,在计数器上拨一个三位数, 最多可以用多少颗珠?
生1:(兴奋地)可以用27颗珠!
生2:对,是27颗珠——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拨9颗,每个数位上最多拨9颗!
师:这时计数器所表示的三位数是多少呢?
生:这个三位数是九百九十九,九百
九十九是最大的三位数!
师:真是这样吗?请在计数器上拨出
九百九十九。
学生各自在计数器上拨数。
师: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呢?在计数器上又该怎样拨珠呢?先想象一下, 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师:(学生完成拨珠后,教师拨珠)九百九十九添上1,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 10应该怎么办? 百位也满 10了, 也要怎么办?
生:十位满 10要向百位进 1,百位满
10也要向前一位进1。
师:是啊,百位满10也要向前一位进 1。这个前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位“千位”,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在计数器上标出千位)
师 :千 位上有几颗珠就表示几个“千”,“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
师:现在我们一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九百九十九添上1的过程。
生:(引导学生边拨边说)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百位满10向千位进1。
师:(学生完成后)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
生:(齐)一千!
师:九百九十九添上1,经过连续三次进位得到了一千。其实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也可以从一百数到一千。能试试吗?师:(呈现10板方块)现在我们一起一
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师:谁来说一说,九百后面为什么是一千呢?
师:(借助计数器演示)9个百再添上1个百是10个百,就要向千位进1。
师:几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这里的 10个一百合起来也是一千,把10板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样的一个大正方体就是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课件演示将10板方块拼成大正方体的过程)
【反思】由于学生已有拨珠表示数的经验基础,所以提ft“拨一个三位数,最多 可以用多少颗珠子”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他们在猜想、验证中得ft结论。此时,教师趁热打铁,抛ft问题:“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由此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百位满10向前一位进1,一个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千”自然就产生了。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理解为什么九百后面是一千,从而主动发现“千” 与“百”之间的进率,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 数法的特点。
三、拓展应用,深化数的认识
师:今天学习的数就在我们身边。
师:(呈现标价为500元的电瓶车图)知道买两辆这样的电瓶车要多少元吗?
生:(齐)1000元。
师:(呈现一个在站满学生的操作场景图)这一个区域大约有 100人(课件显示)整个操场上大约有多少人?
学生交流后,明确大约有1000人。师:(呈现操场上的百米跑道图片)这
个跑道全长 100米,跑几个来回大约是1000米?
学生交流后,明确要跑5个来回。
师:《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反思】通过提供一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让他们从不同侧面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感。“三字经”中一句话的解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认识,而且能让他们体会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