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1页第9课
教学目标?
(一) 探究目标?
1、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 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3、 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 情感目标?
1、 能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2、 愿意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并验证设想。
三 知识目标?
1、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2、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凝结的概念、了解雨的形式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磁炉、锅、酒精灯、烧杯、玻璃片、温水、夹子、火柴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复习旧知导入
1、师?:“我们学习了关于天气的哪些知识?什么叫天气?大自然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新的科学知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来来证明自己?
2、师:“你们观察一下当锅里的水加热后产生了什么?锅盖上形成了什么?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水滴现象。”
3、课件出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水滴现象。
4、学生质疑,看到这些现象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二、探究雨(小水珠)的成因
1、教师课件出示
思考:
(1)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小水珠的形成到底和受冷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进行验证,你们觉得盖在烧杯上的玻璃片在温度上应该有什么要求?
(3)在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实验变量)是什么?哪些条件要不变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正确使用酒精灯,防止烫伤。
2、材料员取器材,记录员完成实验记录单,操作员进行操作,其他成员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计时员负责计时,组长负责汇报。
4、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时请举手。
教师指导小组完成对比实验
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讨论: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揭示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三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对比试验我们了解了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常见的天气现象——雨也是这种凝结现象形成的。
教师结合凝结的定义进行板书。
四 动画视频播放 《雨的形成》
五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雨是怎么形成的。
六 课件展示
人工降雨
师:“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古往今来人们都渴望可以掌控自然。因此古人把这个愿望寄托在了神话故事中能够呼风唤雨的孙悟空身上”。随着人类的探索研究呼风唤雨已经不再是梦想,我们现在掌握了人工降雨的技术。”
七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美丽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你们去探索研究,只要我们从小爱科学、善于思考、就一定可以学好科学,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去造福人类?!
八 板书设计